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西征战役中的政治仗
议上,文师长、李政委谈了智取的意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上高明中最高明的。我认为大家提出来的智取确是上策,因为马鸿宾虽然听命于蒋介石,反动立场比较顽固,但多数回族官兵的民族自尊心较强,倾向于抗日,不愿当亡国奴;而且,在我西征军刚进入宁夏时,马鸿宾部曾在环县、曲子镇一带遭到过我红一方面军的打击,见我红军还心有余悸。加之,他们现在困守孤城,孤立无援,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彭德怀司令员指出的:‘一句口号抵十颗子弹’。只要我们遵照中央关于开展敌军工作的指示,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是可以化敌为友,争取和平解放李旺堡的。”

    师党委研究同意我的建议后,我便把第二四二团政委谭冠三、总支书记王学礼,第二四三团政委罗元忻、总支书记李汉生和师宣传科长胡保顺、破坏科长(即敌工科长)袁林找来,传达了师党委智取李旺堡的指示,要求两个团回去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

    群众发动起来,办法就多了。一时间全师上下齐动手,有的做纸话筒、雕弓箭,有的扎风筝、糊“孔明灯”,有的写标语,印传单,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两天便做好了政治攻势的准备工作。战士们扎好风筝,把传单捆在风筝尾巴上,然后点上香火,当风筝顺风飞到李旺堡上空时,香火烧断了捆传单的细绢子,五颜六色的传单便“天女散花”似地飘落到李旺堡城内。不过,开始放风筝时由于经验不足,香火大短,有的风筝还没有飞临李旺堡上空便中途散落了。第二天,我亲自去察看传单飘落的情况,指导各团改进操作,这种“政治炮弹”很快地就几乎百发百中了。

    更有趣的是放“孔明灯”。相传三国后期诸葛亮临终前唯恐自己死后“帅星”殒落,被魏国大将司马懿发觉,前来进攻,就派人用竹蔑扎个三尺左右直径的园圈,做个六七尺高封了顶的纸筒子糊在竹圈上,竹圈正中用铁丝捆上一团破布,沾上油,然后点着火,利用油烟的上升力,使纸灯飞上夜空,就象天空中仍挂着一颗“帅星”一样。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不一定是事实,但民间在中秋之夜燃放“孔明灯”的习俗各地都有。战士们便利用“孔明灯”作为政治攻势的工具,顺风放到李旺堡城内去。马鸿宾的官兵仰望夜空观赏“孔明灯”,也就能拣到飘撒下来的传单了!

    我还通过师宣传队带动各连队宣传组,白天深入周围村庄宣传抗日,夜深人静时,则在武装掩护下抵近李旺堡城外的清水河滩,对城内守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枪口对外,联合抗日!”喊一会几活,又唱几首抗日歌曲。宣传队员刘占荣等同志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红小鬼”,唱起歌来特别动听。城内守军屏息静听,句句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有时宣传队还把传单、信件扎在没有箭镞的箭杆上,射上城头。

    突然,城堞上传下话来:“狗来了!”接着,又“叭、叭”响了两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深夜的静寂。宣传队员们知道,国民党特务机关为了加强对非嫡系部队的控制,每个团都要派几个“蓝衣社”特务监视。下层官兵对这帮特务十分痛恨,背地里都叫他们“走狗”。所以,当特务出来巡视时,城堞上的马鸿宾士兵就这样向红军报警。宣传队接到警报后,马上暂停宣传,就地隐蔽,待城谍上又通知:“狗跑了,再唱个吧!”宣传队才又接着宣传。

    我们接连宣传了几天。开始时,城内的守军只有当兵的悄悄地听宣传、看传单,后来,下层军官和营、团长也来听,越听越感到红军讲的话在理,对红军的态度也越来越友好了。

    我将情况向师党委汇报,大家都认为:是火候了,便由我执笔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西征战役中的政治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