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五十年的岁月流逝,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年成千上万英姿飒爽的革命青年高唱《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嘹亮歌声,仍常在我的耳边萦绕;他们生龙活虎般的身影又在我的眼前浮现。

    抗大这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来自何方?他们基本上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战斗考验的红军老干部,他们是我军的抵柱,抗大的栋梁;一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包括一些白区地下党组织的干部),他们经过抗大的培养提高后,又回到各部队、各地区带兵打仗,或带领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支坚强的骨干力量;再一部分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青年,他们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经过抗大的培养锻炼,又播撒到全军和全国各地,成为抗日战争中各条战线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这三部分同志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汇集于黄河之滨、宝塔山下,汇集于太行山上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担负起抗日救国、人类解放的重任。他们都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都不愧是劳动者的先锋。

    各部队的干部到抗大学习,一般都是由各级领导选送来的,虽然有的也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但他们都有各级领导统一安排,负责接送,少有象各地革命知识青年投奔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那样艰难、曲折。所以,这里我着重记述各地革命知识青年进入抗大的一些情况。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迫害抗日爱国志士的罪行,激怒了迫切要求抗日的全国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广大的革命青年。他们把驱逐日寇、拯救中华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身上。一九三七年“六七事变”后,延安便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革命圣地,抗战的中心。抗大,也就随之成为全国青年,特别是革命知识青年向往的革命熔炉。因此,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知识青年,不远千里,冲破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层层封锁线,来到抗大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参加抗日战争。据统计,仅一九三八年五月至八月的四个月时间,从武汉、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革命青年就多达二千二百八十八人。当时毛泽东同志曾一再指示:“革命青年”四个大字,就是抗大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求做到“革命青年,来者不拒”;要把抗大的招生广告从延安贴到西安,每根电线杆都贴上一张,向全国革命青年大开入学之门。那时候我们政治机关接待了许多革命青年,也看过不少他们写的自传,耳闻目睹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先后把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最早遭到日寇铁蹄蹂躏的东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东北青年从亲身的痛苦经历中,深刻体会到国破家亡、人如草芥的惨境。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用悲壮、呜咽的歌喉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用歌声抒发怀念故乡的愁思,用泪水冲刷胸中的郁闷,探索着救国救家的道路。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东北流亡学生从我们党的《八一宣言》和红军东征、西征的积极行动中,看到了抗日救国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