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党对抗大的领导
后,充实教职员队伍,逐步建立起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丰富的军事、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队伍。例如老干部中,徐向前、罗瑞卿、李逸民、冯达飞等同志都是黄埔军校早期的学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大部担任过高级指挥员;王智涛同志一九二五年就到苏联军事院校留学和工作,一九三三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可谓军事教育方面的专家;谢翰文、张如心、杨兰史、罗世文、吴亮平等同志也是长期从事党的政治教育工作,在马列主义理论方面有较深造诣的老教育家。“七七事变”后,从大后方来到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同志中,还有一批著名的学者、教授,如总校的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张庆率;分校的冯定、薛暮桥、江隆基、张力之等同志,都是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初在理论界、教育界就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士。这两部分同志是抗大教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培养下,逐步扩大教学队伍,到一九三八年四月第四期开学时,全校教职员队伍就已发展到一千三百八十六人,比第一期全校总人数还多。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抗大的教员十分关怀,除加强思想教育外,很重视提高教员的政治地位,树立教员的威信,照顾教员的生活。一九三七年,延安的物质生活极端艰苦,除粮食外,每人每天的菜金才三分钱,小米饭、熬白菜是全校同志的共同伙食。为了表示对教员的尊敬,规定给每个教员每月补助两斤大米(后增加到十斤)、一斤鸡蛋和几斤面粉,会抽烟的同志还发给四包“风车牌”纸烟。到了一九三八年,延安的生活略有好转,开始发津贴费,学员每月一元,学校领导干部最高是五元,一般是三元半,只有从外地请来的教员是十元,高出一倍以上。钱虽然不多,但在那样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它却充分地体现了我们党注重教育事业、尊重知识、关怀知识分子的原则,激励他们更好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抗大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打仗时,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党员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就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产生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团结了周围的群众,去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总校第六期女生连连长程克、指导员王修竹刚二十岁出头,副指导员郝治平才十八岁,一九四零年十月反“扫荡”斗争中,一天晚上,她们带领全连一百多人翻越一座大山,突然下起大雨,为甩掉敌人,她们冒雨踩着泥泞的山路往上爬,背包、粮食袋被雨水打湿越来越沉。这几个女干部的体质都较差,每向上爬一步,都要费很大劲,但他们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党支部委员,强烈的责任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们有的带着几个背包或几条粮袋,有的搀扶着走不动的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冒雨向顶峰攀登。在她们的带动下,在频繁的反“扫荡”中全连没有掉队的。抗大的党组织就是许许多多象女生连这样的战斗集体,所以,它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去战胜一切困难,挫败一切敌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党对抗大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