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主要的斗争形式,无论从事军事、政治或群众工作,都离不开武装斗争,离不开抗日游击战争这个中心,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才能成为文开双全的有用人才。抗大是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此,毛泽东同志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列入抗大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抗大教育学员“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一九三六年秋,毛泽东同志在抗大第一期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一九三八年五月,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的军事著作,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必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毛泽东同志这些著作来自群众的斗争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浅出,很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所以,抗大始终把它作为军事教育的必修课程,组织学员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

    抗大为了输送更多的干部到前线去,十分重视学员的军事训练,无论是军事队或政治队,都要学习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指挥。军事教育内容:技术训练方面主要是学习武器的构造、性能以及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工事构筑等五大技术;特科队主要学习炮兵、通讯、防化学等专业技术。战术训练方面,有从单兵动作到班、排、连、营的战斗指挥以及地形学、防化学等知识;上干队还有团、师、军的指挥以及战役学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尽可能扩大学员的军事知识范围,提高军事素质。

    抗大每一期学习的时间不长,内容又多,所以在教学上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少而精”、“精讲多练”的原则。除平时多组织课外作业外,每期军事课目基本学完,学员具有一定军事理论基础之后,学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两次行军、野营或战斗演习。演习的方式很多,有排、连、营的进攻或防御,有行军、宿营或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战斗;特别注重夜间动作的训练与演习,以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一九三八年七月中旬,总校第四期学员毕业时,校部就利用第一大队与第二大队换防的时机,组织了一次由第一大队第二支队与第二大队参加的《在团的背景下“前卫营的遭遇战斗”》演习。第二大队从延安向瓦窑堡进发,称为“南军”;第一大队第二支队从瓦窑堡向延安进发,称为“北军”。两军在沿途一百多公里的行军途中,演习了行军组织、宿营安排、敌情侦察、战场警戒等课目,最后双方在蟠龙镇遭遇,进行了遭遇战,进攻、防御和撤出战斗,以及各种情况下政治鼓动工作的演习。通过这次一千多人参加的实兵演习,不仅在近乎实战的情况下检查考核了学员的学习成绩,而且培养提高了军事教员组织教学和实兵演习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在抗大第一期讲课时就教育大家:“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65页)从此,抗大便把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总校及各分校在频繁的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环境中学习,每次战斗后,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有一次,日军“扫荡”太行山区的第六分校,分校教育长姚继鸣和校直党总支部书记邢亦民带领一个排在刘槽沟伏击敌人,掩护分校转移。这个排占领了沟口一处有利地形,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他们一阵猛打,敌人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敌大队长也栽下了马。他们打了二十分钟,给敌人很大杀伤;本应立即撤出阵地,但同志们打得高兴了,都不想撤,把伏击战打成了阵地战,撤晚了一步,结果敌人展开了兵力,包围上来,幸好同志们发觉后,奋力突围,虽然没有大的伤亡,但有几个同志负了伤,才勉强突出包围圈,赶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