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挺进冀中
成:一是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抽调的;二是“五一”大“扫荡”后从冀中撤回军区的一些干部,他们到军区教导团学习,这次从教导团抽调出来,回冀中工作;三是从路西的第一、四分区抽调的干部。路西的干部对冀中的情况不熟悉,而原冀中的干部离开冀中已两年多,冀中的情况变化了,他们还需再熟悉。所以,我们认为不必急于搭机关架子,发号施令,而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把机关人员陆续分散过封锁线,先分头到各分区去,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深入部队,与部队一起活动,了解各部队的思想状况和斗争情况,熟悉干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集中起来,总结交流情况和经验,开展机关工作。当时他们汇报六分区开展对敌斗争及统战工作比较好,该分区第三十一区队一一个大队与“统战军”合编,重新组成第四十区队,扩大了队伍,我认为应该去看一看,摸摸经验,就先到六分区去了。果然,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发现这个分区的工作很扎实,陆平、魏震同志工作有能力,不久,我就建议把他们调到军区工作。

    一九四五年春节前,分散到各分区的干部陆续集中到军区驻地——肃宁县城南边的张岗村。这时,杨成武、林铁、罗玉川等领导同志已经到达,大家历经许多艰险后会师,感到特别兴奋,各自述说了自己过封锁线的“历险记”,真给春节增添了几分乐趣。这段时间,我抓紧组织到各分区的干部汇报工作,他们同部队干部、战士和民兵、群众,战斗、生活在一起,了解了许多情况,汇报起来有血有肉,很少空谈,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很切合实际,再经大家讨论,综合分析研究后,随即以政治部或我个人的名义给这个分区写信,表扬他们的成绩,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收效比较好。有的分区的地方区队、武工队仗打得不错,但发动群众不够,干部之间团结不好;有的分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俘获也多,但敌军工作开展得不够好,我们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中大家听到了自“五一”反“扫荡”以来冀中军民许多斗争事迹,了解敌人残暴的罪行与冀中军民英勇斗争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恢复与发展冀中军区的斗争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于部两件事。”(《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一九六四年四月版——下同)第492、493页)我们要恢复和发展冀中军区,必须壮大我们的力量,这就需要大批的干部,因此,正确对待干部,大胆使用干部,发挥干部的作用是个关键。

    敌人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来得凶猛,突然,手段十分残酷。开始时,冀中军区对敌人“扫荡”的规模估计不足,在敌人疯狂进攻下,有的部队被冲散,一些干部来不及转移,本地人便分散回家隐蔽,外地人则就地“坚壁”;还有一些干部同群众一起被敌人抓走,押送到东北当劳工,后来,陆续有人逃离虎口,有的逃回路西根据地,进教导团学习;有的逃出来后回了家。这些被冲散的干部大多数立场坚定,同当地群众一起运用各种办法与敌人斗争,但也有些同志一时看不清形势,消极悲观。党中央和晋察冀军区在恢复与发展冀中军区的指示中,对待这些干部有一条原则:即在冀中这种特殊情况下,分散回家的干部,除个别投敌叛变者外,应尽量争取他们回到革命队伍中来。

    自一九四四年六月,我冀中地方武装开始广泛发动对敌攻势,结合保卫麦收,打开了斗争的新局面之后,分散隐蔽的干部、战士就陆续归队,待他们听到恢复冀中军区的消息后,更有大批的干部、战士自动归队;有的不仅自己归队,还动员了一些青年一起参军。可是,也有一些干部思想还有顾虑,或不好意思归队,我们就派人去动员他们回来,耐心地抚慰他们,按党的政策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志民回忆录简介 >李志民回忆录目录 > 挺进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