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苦闷灵魂的呼声
    1922年初春,朱自清将家眷从扬州接到杭州来。这时叶圣陶已离开杭州了,他应蔡元培之聘,与郑振铎及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作伴进京,任北大预科讲师。没有多久,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浙江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

    台州是个山城。朱自清是乘船去的,船到埠头再坐轿子去学校,轿子走的都是僻路,他十分惊诧,何以这个府城竟这样冷静!其时正是春天,是一个薄阴的日子,走着幽寂的道路,竟使他宛如感到有一种秋意。到了卖花桥边,他方看见青绿的北固山下,点缀着几幢朴实的洋房,这便是学校了。教学大楼十分陈旧破烂,柱子如鸡骨,地板如鸡皮。朱自清登楼一望,眼界却突然开阔,只见远山之上,幂着白云,四周阒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没有一只,只有后山上的松风瑟瑟地响着,顿时他感到自己像脱却了人间烟火,而飘飘欲仙了。

    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他只身一人,孤灯独影,特别想家,到了夜晚,他望着那盏闪烁不定的灯火,强烈地想念起远在杭州的妻子。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一颗黄黄的灯光呵,

    我将由你的熠耀里,

    凝视她明媚的双眼。

    ——《灯光》学校虽然丑陋,但庭院里却有一株雄伟繁华的紫藤花,闲时他就在花下徘徊,学生上课去了,只有他一个人,暖和的晴日,鲜艳的花朵,嗡嗡的蜜蜂,酝酿着一庭的春意。他独自欣赏那苍老虬劲、宛转腾挪的枝干,看那一缕缕下垂的细丝,临风婀娜。有时,他到南山殿望江楼上看浮桥上憧憧的人影,到东湖水阁九折桥上看柳色水光,到后山沿路看田野,看天,到南门外看雪白的梨花。有好几次他爬到北固山顶上,去领略那飕飕的高风,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绿绿的田亩。但更多的日子是闷在屋子里。

    白天,浮云遮住了太阳,寂静的青山在如轻纱般的白雾环拥下,如睡着一般。他默默地倚在窗口,天上没有一只飞鸟,地下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阵阵清风送来远方悠悠的钟声,他又想起远方的妻子了。

    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

    故乡的她,独灵迹似的,猛猛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了!

    ——《独自》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本来和那边学校没有完全脱离关系,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同学,尤其是晨光社的社员汪静之、潘漠华等人,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一个新的文学社团。这事和应修人有关系,应是浙江蕙溪赭山人,当时在上海棉业银行工作,爱好文艺。1922年1月,他开始和汪静之通信,交换诗作,切磋诗艺。3月底,他特地请假一周来西湖春游会友,经汪静之介绍,结识了冯雪峰与潘漠华。4月1日,四人漫步白堤,在雷峰塔下吟诗,互看彼此诗稿,其时汪静之已编好诗集《蕙的风》即将出版。经商量,由应修人将自己和冯雪峰、潘漠华的诗作进行挑选,又在汪静之《蕙的风》底稿里抄出小诗六首,编成诗集,取名《湖畔》,由于出版诗集要有名义,在应修人提议下,成立了“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湖畔》共收诗61首,于4月间出版,这是五四诗坛第五本新诗集。朱自清十分重视,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在文章里,朱自清坦率地告诉人们:“作者中有三个和我相识,其余一位,我也知道。所以他们的生活和性格,我都有些明白。所以我读他们的作品,能感到很深的趣味。”他写道:大体说来,《湖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自清传简介 >朱自清传目录 > 四、苦闷灵魂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