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七、“胜利在望中”
危险,因此急于打通从中国东北到广州和南宁的大陆通道,以援救其入侵南洋的孤军。于是在3月间发动了对豫、湘、桂地区的进攻,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政策指法下,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使大片国土沦丧敌手,无数同胞惨遭蹂躏。朱自清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真相不甚了解,但对抗战却抱有坚定的信心和希型,无论个人生活怎样艰苦他都毫无怨言,虽然时局相当艰危,他的信心也绝不动摇。他认定,抗战胜利之日,即是中国新生之时,他渴望抗战烽火能够锻炼出一个独立强大的新中国来。一天,他在报恩寺的小平房里,怀着兴奋的心情写一篇文章。他在雪白的稿纸上,先写上题目:《新中国在望中》,接着,就迅疾地写下去:抗战的中国在我们的手里,胜利的中国在我们的面前,新生的中国在我们的望中。

    中国要从工业化中新生。我们要自己制造飞机,坦克车,军舰;我们要有自己的天,自己的地,自己的海。

    我们要有无数的“机器的奴隶”给我们工作:穿的、吃的,住的,代步的,都教它们做出来。我们用机器制造幸福,不靠神圣以及不可知的力量。

    中国要从民主化中新生。贤明的领袖应该不坐在民众上头而站在民众中间;他们和民众面对面,手挽手。他们引着民众向前走,民众也推着他们向前走。民众亮出自己的声音,他们集中民众的力量。各级政府都建设在民众的声音和力量上,为了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而努力。这是民治、民有、民享。

    中国要从集纳化中新生。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报纸将成为万有力量和人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报纸表现时代,批评时代,促进时代;它不但得在四万万人的手里,并且得在四万万人的心里。这就是集纳化。它会给你知识,给你故事,给你诗,教导你,安慰你,帮助你认识时代,建立自己,建立国家。

    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在我们当前的是暖和的,在我们是;可是如果不劳其体肤,经过穷乏,不会到我们手里;非得我们再接再厉的硬干苦干实干。……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理想蓝图啊!那里反映的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份子的善良愿望和赤诚的心;但它也是一个由于脱离现实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报纸既是“表现时代,批评时代,促进时代”的工具,因此他又写了一篇《三祝报章文学》,对报纸提出三点祝愿:“世界化”、“学术化”和“白话化”,希望报纸能接近民众,为民喉舌。

    然而现实的状况却和朱自清的愿望恰恰相反:生活,随着统治政权的反动腐贩,愈来愈恶化了。抗战进入第七个年头,尽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已日渐走向下坡,胜利似乎已经在望了。但国民党政府却更加腐朽衰败,广大民众生活日益贫困,文化人的状况更其凄凉,许多作家均辗转于贫病的重轭之下。当朱自清离昆飞渝时,全国文协发起了募集援助贫病作家基金运动,发动各界人士捐款资助陷于贫病交加的作家。对此义举,朱自清自然大力支持。8月9日这一天,他特地到大学生活社访问有关人员,商讨成都文协援助贫病作家的事情。

    恰在这时,他的家庭也惨遭不幸,8月19日,他的二女儿逖先暴病死于扬州,年22岁。她性情好,爱读书,负责任,为人和善,发病只一天半就死去,朱自清得讯十分悲痛。暑假结束了。

    9月28日,他从成都飞重庆,在那里住了9天。重庆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雾大。他住在南岸一位朋友家里,房子的走廊对着市区,一清早江上雾镑镑的,隐约看到城市的影子。重庆市南北狭东西长,所以朱自清感到它像一幅扇面上淡墨轻描的山水画。雾渐渐消了,轮廓渐渐显了,扇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自清传简介 >朱自清传目录 > 十七、“胜利在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