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苏东坡智羞老和尚——限制与概括
事:楚恭王一次出去打猎,半路上发现丢失了弓。侍从们请求去找回来,楚恭王却说:“不要去了,楚人丢了弓,楚人会捡到,何必去找?”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遗憾的是楚恭王的胸襟还不够宽大,说人丢失了弓人会捡到就行了,何必加上‘楚’字?”
“楚人”是“人”的种概念,它的内涵要比“人”多,但它的外延要比“人”小。楚恭王看到、想到的只是楚人,心胸当然很狭窄。把“楚人”中的“楚”这一内涵去掉,就把它变成了“人”,这样就使楚恭王的眼光提高一步。
又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在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后指出,“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而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经过这样的概括,使人们的认识一步步地深化,了解到这些自由主义行为的性质及后果,从而可以提高警觉,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概括也可使人们准确地使用概念。某地曾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一位司机为了发泄对领导的不满,在街上行驶时猛打方向盘使小轿车撞向行人,造成四死一伤。有一记者在描述这起事件时这样说:“突然,一辆进口小轿车猛然撞向人群。”他是要说进口小轿车是造成这起事件的原因呢?还是说只有进口小轿车才能造成如此结果,而国产小轿车就不能呢?显然都不是。所以,这里的“进口小轿车”用得不当,我们可以通过概括的方法改为“小轿车”即可。生活中,人们也经常用概括的方法简略地表达思想,如可以说“他生病了”,“我去看电影”,而不是具体列出什么病、什么电影。在应用概括的方法时要注意适当概括。该概括的才能概括,该概括到什么程度就概括到什么程度,不能随意概括。例如,不能因为某人偶然迟到一次或发了一句牢骚就概括为“自由主义”。“偶然迟到”、“偶发牢骚”与“自由主义”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有时,随意概括却是某些人故意使用的方法。如在课堂上历史老师问一学生:“你对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知道些什么?”学生答:“他死了。”某校新调来一位外语老师,学生甲问乙:“你知道外语老师从哪儿调来的吗?”乙答:“从外校。”虽然所答不能算错,但对于所问的具体要求来说是概括不当,这是答者对有关情况不了解而使用的错误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