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冷战与超级大国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深刻影响了东亚局势和两极对立的态势;一些亚洲国家获得独立,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1953年东西方两个阵营的界线大体固定后不久,美国基本完成了对苏联、中国等国的军事包围圈,但随即受到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苏联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美国的包围。随着苏联核力量的发展,美国失去对核武器的垄断,失去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曾经享有的不受军事打击的优势,对立双方都开始正视核战争的危险。因而美苏在尖锐对峙的同时,开始在更大程度上寻求主要使用政治手段、而不是使用军事手段达到战胜、改变对方的目的。对话随之恢复,局势趋向和缓。然而,和缓是有限的、不稳定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峙仍在进行。1958年再次发生柏林危机;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以核战争相威胁,对抗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这表明,双方都不希望由于关系和缓而失去什么,依然试图谋取更多的东西。到60年代初,殖民体系基本瓦解,美国在一些地区取代了英法等原殖民国家的地位,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集团政治,反对把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冷战格局。

    在60年代,美苏两国都已具备足以摧毁对方的核力量,出现了军事力量大体平衡的局面。古巴导弹危机后,它们进一步认识到核对抗的严重危险。

    英国、法国、中国先后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美苏两国在相互对峙和争夺的同时,也希望避免核战争和保持既定世界格局以维护既得利益,开始更认真地讨论军备控制和改善东西方关系的问题,相互关系趋向平稳。这一时期亚洲发生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苏关系破裂;美国一度把中国当作主要对手;美国在越南进行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最终遭到失败,力量严重削弱。在西方内部,西欧联合初具规模,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崛起。诸多战后成长起来的新因素对表面上平静的两极格局造成严重冲击,使其左右国际局势的能力相对下降。

    70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在两极格局下重新组合。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不得不收缩力量;苏联的战略核力量超过美国,在世界各地更加活跃;美苏关系出现短时间有限的缓和,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继续增加方面达成一些协议;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改善;西欧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发展中国家坚定维护对资源的控制权。这些变化一方面表明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经济发展问题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表明苏联在美苏竞争态势上已占据某些优势,并且在许多方面采取进攻的姿态,而美国则取守势。但在70年代后期,苏联渐趋停滞,美国仍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科技潜力。

    8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早在70年代后期,苏联利用美国的困难处境,加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利用代理人在一些地区广泛干涉,直接参加在阿富汗的战争。但波兰政局动荡,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严重障碍,处境日益困难。美国从80年代初起竭力扭转不利态势,加强与苏联的全面对抗,进一步明确在政治上战胜和改变苏联的总目标;大力增强军事力量,试图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军备竞赛中拖垮苏联;加强在欧洲以外地区与苏联的争夺,不惜使用军事力量阻止苏联扩张势力范围。面对国内的困境和美国的全面攻势,苏联不得不调整政策,试图缓和与美国的对抗,收缩力量,以争取时间摆脱经济困境。80年代后期,东西方关系显著改善,美苏两国达成了一系列裁减军备协议,使早已没有多少实际军事意义的核军备数量竞赛得以停止,常规军备得以减少,集团军事对峙的程度降低。然而,苏联国内的变革触发了积存已久的诸多问题,局势最终失去控制。1989年东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1.冷战与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