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历史巨人的声音
帮助恢复经济工作,并研究新建项目。会上只是确定给中国派专家,等实地了解情况后,再进一步研究经济援助问题。斯大林对中方提了四点要求:

    (1)保证对专家在中国的住宿、生活、工作等提供充分的条件。

    (2)去中国工作的专家家属(在苏联境内的)生活费用必须给以住宿与生活上的保障。

    (3)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期限,依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

    (4)苏方人员如果犯了错误,一律由苏方处理,中方无须过问。

    斯大林虽然于1925年到1927年写过不少指导、研究中国革命的论文,但是从未到过中国,不熟悉中国国情和风俗习惯。他在交谈中偶尔涉及到的事例,多是二十年代中国北伐时的事。可见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更没有切身感受。不过,他从自己国内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向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参考性建议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关于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生产建设问题,斯大林首先建议中国应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国民经济,不管过去底子如何薄弱,如何参差不齐,但它是国民过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现在不管能够获得怎样优越的发展条件,想一举完全抛弃过去旧的一切,仍然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发展经济必须从现实的基础上起步,踏踏实实地稳步前进,超越阶段是极其困难的。只要步骤、方针对了,是可以加快发展步伐的。但每一步骤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超越阶段,迈过大的步子,会把国民经济搞乱。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虚假的壮观局面,但它却掩盖着潜在的比例失调或种种困难。

    经济建设会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是物质资源、技术条件、机器设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经验丰富的领导、有教养的技术干部、熟练的工人等。利用和发挥旧社会留下来的专家、技术人员的力量才能为建设服务,要有一套政策,只有正确的政策才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力量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中国同苏联、西方国家的情况是不大相同的。苏联十月革命后,旧时专家多比较反动,拒绝同无产阶级政权合作,敌视新政权。

    斯大林对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当时是很关心的,刘少奇同志就工业问题与他交换意见时,他带着一种很伤感的表情讲道:

    “建设一个新国家,重视经济和工业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一支自己的技术队伍,困难就很多,我们的发展你们了解吧?”

    刘少奇说:“我们一直生活在山沟里,对外面的情况知道得很有限。”

    斯大林举起那个大烟袋,抽了几口,用深沉的目光望着刘少奇讲:“是的,你们是不太了解的,我们过去曾请过德国、美国、日本的技术骨干,他们到苏联后也帮了我们不少忙,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我们当时是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想多学一点技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这正是我们所走过的道路。”

    这一席话使刘少奇加深了对苏联的了解。他深知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说,想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没有一批过硬的技术队伍不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借助外国的力量,依靠的对象只能是苏联了。

    有一天,斯大林在自己的孔策沃别墅再次设宴招待刘少奇同志。在宴会的气氛中谈论外交大事是斯大林的习惯,他认为这样氛围轻松自由,双方都容易接受。他的情绪很好,亲自带着刘少奇参观这栋庄园,这里的景色的确很迷人,院内不但有花园、鱼池,也有小型运动场,而且还有一大片菜地,斯大林指着那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绿洲愉快地说:

    “我有一个爱好,除了打仗之外,还喜欢种田,你看看这片稻谷长势多么好,这就是我亲手种的,你猜猜谷种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聚焦1949简介 >聚焦1949目录 > 六、历史巨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