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郭挺之榜前认子
枝,不足重轻,焉敢以相公怜惜私情,苦苦牵缠,以妨相公之正业。但只是一事,要与相公说知,求相公留意,不可忘了。”郭乔道:“你便说得好听,只是恩爱许久,一旦分离,如何舍得?你且说,更有何事,叫我留意?”青姐道:“贱妾蒙相公怜爱,得侍枕席,已怀五月之孕了。倘侥幸生子,贱妾可弃,此子乃相公骨血,万不可弃,所以说望相公留意。”郭乔听了,惨然道:“爱妻怎么就说到一个弃字!我郭乔纵使无情,也不至此。今之欲归,非轻舍爱妻,苦为母舅所迫耳!归后当谋再至,决不相负。”青姐道:“相公之心,何尝愿弃。但恐道路远,事牵绊,不得已耳。”郭乔道:“弃与不弃,在各人之习,此时也难讲。爱妻既念及生子,要我留名,我就预定一名于此,以为后日之征何如?”青姐道:“如此更妙。”郭乔道:“世称父子为乔梓,我既名乔,你若生子,就叫做郭梓罢了。”青姐听了,大喜道:“谨遵相公之命。”又过了两日,王知县择了行期,速速着人来催。郭乔无可奈何,只得叫郭福留下二百金与米天禄,叫他置些产业,以供青姐之用。然后拜别,随母舅而去。正是:
东齐有路接西秦,驿路山如眉黛颦。
若论人情谁愿别,奈何行止不由人。
郭乔自别了青姐,随着母舅北归,心虽系念青姐,却也无可奈何。月余到了庐州家里。幸喜武氏平安,夫妻相见甚欢。武氏已知道娶了青姐之事,因问道:“你娶了一妾,何不带了来家,与我作伴也好,为何竟丢在那里?”郭乔道:“此不过一时客邸无聊,适不凑巧,偶尔为之,当得甚么正景?远巴巴又带他来?”武氏道:“妻妾家之内助,倘生子息,便要嗣续宗祖,怎说不是正景?”郭乔笑道:“在那里也还正景。今见了娘子,如何还敢说正景。”说的夫妻笑了。过了两日,忽闻得又点出新宗师来科举。郭乔也还不在心上,倒是武氏再三说道:“你又不老,学中名字又还在,何不再出去考一考?”郭乔道:“旧时终日读书,也不能巴得一第。今弃了将近两年,荒疏之极,便去考,料也无用。”武氏道:“纵无用,也与闲在家里一般。”郭乔被武氏再三劝不过,只得又走到学中去销了假,重新寻出旧本头来又读起。读到宗师来考时,喜得天资高,依旧考了一个一等,只无奈入了大场,自夸文章锦绣,仍落孙山之外。一连两科,皆是如此。初时还恼,后来知道命中无科甲之分,连恼也不恼。
此时郭乔已是四十八岁,武氏也是四十五岁,虽然不中,却喜得家道从容,尽可度日。郭乔自家功名无望,便一味留心教子。不期儿子长到一十八岁,正打帐与他求婚,不期得了暴疾,竟自死了。夫妻二人,痛哭不已,方觉人世有孤独之苦。急急再想生子,而夫妻俱是望五之人,那里还敢指望!虽武氏为人甚贤,买了两个丫头,在房中伏侍郭乔,却如水中捞月,全然不得。初时郭福在广东做生意,青姐处还有些消息,后来郭福不走广东,遂连消息都无了。郭乔虽时常在花前月下念及青姐,争奈年纪渐渐大了,那里能够到得广东。青姐之事,只当做了一场春梦,付之一叹。学中虽还挂名做个秀才,却连科举也不出来了,白白的混过了两科。
这年是五十六岁,又该乡试,郭乔照旧不出来赴考。不期这一科的宗师,姓秦名鉴,虽是西人,却自负知文,要在科场内拔识几个奇才;正案虽然定了,他犹恐遗下真才,却又另考遗才,不许一名不到。郭乔无奈,只得也随众去考,心下还暗暗想道:考一个六等,黜退了,倒干净,也免得年年奔来奔去。不期考过了,秦宗师当面发落第一名,就叫郭乔问道:“你文字做得渊涵醇正,大有学识,此乃必售之技,为何自弃,竟不赴考?”郭乔见宗师说话,打动他的心事,不觉惨然跪禀道:“生员自十六岁进学,在学中做过四十年生员,应举过十数次,皆不能侥幸。自知命中无分,故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