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国名系列的几个关键词
    刚刚读完的时候写小结,猛然间发现奎因在国名系列里似乎已经把古典推理小说当中可以想得起来的诡计全部写尽。相比于卡尔终生在不可能犯罪这一个题材上的深度挖掘,丹奈和李这两兄弟似乎着意要在推理门类的广度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在有限的9部小说里看到了多重解答、密室、消失的线索、无面尸……如许多的引力因子被奎因一个一个纯熟的写过来,其中颇有些登峰造极之作,在这里,我把它们归为国名系列中的关键词。

    多重解答

    看到这个名词无疑就会明白所指———。这个案子是整个奎因系列小说当中推理段落所占最多的一部,所以大家会看得很过瘾,而一案四破,就是大段推理得以形成的最大功臣。

    为什么多重解答会出现在这部小说里?从侦探个人成长的角度,作家给出了一种解释,他们把安排为埃勒里走出大学校门之后破的第一个案子(尽管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并不在先),让他在早先错误的推理结论上栽足了跟头,以此让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明白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作者在创作的早期其实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埃勒里本身的性格和形象,所以我非常怀疑他们安排这样的成长其实是为了合理的解释在其他作品当中埃勒里在案件尚未水落石出时对他老爸的闭口不言,当然,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当中了。

    单纯从案件的角度,我认为在这个案子当中安排这样的一案四破是有其充分的合理性的。与大部分的奎因小说不同,这个故事的头绪相当纷繁,我们看到在诸如、《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孪生之谜》等前期小说和大多数的后期小说中,侦探只要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案件的推理,但在当中,得到最终的答案之前首先要通过表面现象推出一些铺垫性的结论,把这些结论与之后得到的新的线索相结合又能得到更加接近真相的新结论,如此环环相扣,需要很长的路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确定凶手地指向。而所谓铺垫性的结论,全部产生于前面失败推理中的正确部分。这样,本来可能会全部集中在故事最后的案情分析就被分散在了故事的不同阶段当中。可以想象,对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小说,如果把所有的分析全部压到最后,势必会造成头绪太多不知从何说起的局面,而“一案四破”的安排无疑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读者的新鲜感和故事本身的整体感也得到了保持。

    多重解答常常是侦探作家想要刻意营造的一种“噱头”,它是小说结构的主导,很多时候小说中的其他因素必须为它服务。而在中,它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反而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奎因的功力可见一斑。

    奇特现场

    除了奎因,我看得最多的是克里斯蒂的书,两相比较有一个相当鲜明的不同点,克里斯蒂宁愿在藏书室女尸这样最最老套的题材上发掘新的犯罪手法,也绝少动脑筋去想奇特的犯罪现场,而在奎因笔下,有些罪犯是很喜欢费心费力制造出让人眼花缭乱的奇怪现场,哪怕是冒着要花去很多时间,被人抓住的风险,他们也绝不愿意把凶器一扔指纹一擦就简简单单地离开。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被倒置的房间和尸体,中一丝不挂的死去的帅哥,还有《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中经典的商店橱窗惊现恐怖女尸。我前面提到有相当一部分奎因小说是通过解决一到两个问题来完成推理,这一点在这类拥有奇特现场的案子中是相当典型的,而侦探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破解这个现场的含义所在。

    罪犯布置复杂现场的原因是相当简单的,就是掩盖某些事实以获得自保的机会,这个基本上不会有例外。但是,我们看到,在奎因的故事当中,作者始终在通过案件的破解去强调一种理念,那就是哪怕现象再复杂,解答都不能脱离绝对的合理性,他们不会去刻意追求“因为一个怪异的理由而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简介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目录 > 国名系列的几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