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国名系列的几个关键词
建立一个怪异的现场”这样惊奇的构思,在我看来,同样他们也不会抱定最终事实一定很简单这样的原则靠心理盲点去胜过读者,他们的原则就是合理。所以大家都说奎因很公平,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用华丽现场吊足读者胃口的同时,他们依然不忘记作品的公平性。

    消失的线索

    这应该属于不可能犯罪一类的诡计,似乎深受奎因的喜爱,甚至有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奇怪,埃勒里特别喜欢去观察现场少了什么。比如说里的帽子,里的凶器(凶器消失倒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里的领带……

    具体来说,同是消失诡计,但在不同的作品当中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中的凶器,消失的方式可能是侦探最关心的问题,而类似于·子领带这一类本不起眼的物品,它们消失的原因就成为了破案的关键,它们可以揭示动机、死者身份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个时候回过头去想一想,在侦探小说里,通过现场的物证来揭示人物关系和谋杀动机似乎并不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做法,侦探们可能更多的会采取问问题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奎因的专利便是用纯粹推理的方式去发现哪怕是最最人性化的秘密。我想,把凶手带离现场的物件作为这一类推理的起点未必是奎因刻意为之,只是,这反映了他们强调公平的写作习惯和理念,甚至,可能被人忽略的东西埃勒里会特别的指出来,读者不需要去分辨哪些人说的是真话哪些人说的是假话,只要认真地推敲埃勒里提出的这些线索,比如帽子和领带,就可能达到正确推理的终点。

    开放式的谋杀

    这里所说的开放式其实也是相对的,侦探小说写到奎因那个时代,即便不是暴风雪山庄模式,也不大可能有纯粹的开放式谋杀,否则公平性就很难保证了。我在这里想要强调的只是奎因对于大场面描述的一种超强的功力。

    在我看来,奎因是生来具有描写大场面的天赋的,即便被人提及最多的是后期的,并以此拿来作为作家写作技巧日趋成熟的佐证,但是,在丹奈和李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当中,他们就让整个罗马剧院的几百号观众都成为了嫌疑犯。随着奎因警官指挥着对现场的细致搜查,我们看到作者描写的笔触就好像警官手下的警探们一样对业务颇为娴熟。几年以后,里,在马术表演的竞技场中,又是在上万名观众的眼皮子底下发生谋杀,这次,还是两宗谋杀。

    或许,在例行的警察搜身结束以后,谋杀嫌疑又会缩小到那么几个人身上,调查又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或许,对大场面和其中观众百态的描写对于探案本身并无助益。但是,盛大场面在奎因小说中是一个颇受欢迎的看点,它不仅是作者写作功力的反映,同时,当作者刻意带着读者走进古典推理小说中极少涉及的公共场所,它也带给人们这样的讯息,丹奈和李是两个热爱创新、想法不落窠臼的推理小说作家。

    密室

    在国名系列里,出现密室这个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不可能犯罪元素的小说只有一部———,此外比较著名的大概就是了。

    当然,关于中的这个密室,向来争论颇多。一方面,很多权威的评书者会把它排进所谓密室书单的十大,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密室相比于心理密室比较难以理解和想到,因此当中这个纯粹的机械密室为很多人所不能够认同。我想,大约卡尔的当中那种以心理为主,融合部分机械原理的密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既保证了读者方面的易于理解,又不落俗套。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心理密室比较难于设计,而机械密室则是写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看到的好的机械密室并不多,而在优秀的名单上,奎因的名字还是赫然在列。可以说,纯机械密室作为奎因小说的一种尝试,再一次印证了丹奈和李这两位作家勇于和乐于尝试新的创作手法的特点。

    1952年,我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简介 >奎因百年纪念文集目录 > 国名系列的几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