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告急
企业家正名。
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温州的市场经济,就没有温州的企业家。温州人一开始兜里没有几个钱,如果不是凑钱,怎么当老板?所以民间金融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如果把它跟市场经济,跟企业家精神对立起来,把它妖魔化的话,我认为对温州是不公的,更不利于温州的发展。应该说温州人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好的,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家,当然也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市场改革不彻底,导致跳楼、自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无信不立,我们温州的企业家用他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他的信用,你还能去指责他什么呢?他已经把命都搭上去了,我觉得用的是最惨烈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我认为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开拓市场的精神。
在这一轮金融风暴中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是我们的本能。所以,温州的企业家需要提升,特别在转型发展中需要提升。
如此动情的即兴演讲,为温州危机添了一份默默的温情。作为温州的领导人,陈德荣道出了沈奎正、董顺生等人无法言说的心声。
转型之殇
尽管“跑路”的消息如同一个个地雷,时不时地在温州炸响,但是“信泰集团的老板胡福林跑了”的消息还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使原本伤痕累累的温州经济再受重创。
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商、社会各界眼中“有国际影响力的眼镜生产企业”信泰集团,迄今已有18年历史,在温州、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设有子公司,员工达5000人,眼镜年产量平均达到2000万副,年销售额约5亿人民币,并拥有自主品牌。
人人都眼见其光鲜华丽的“袍子”,却不知早已千疮百孔,爬满密密麻麻的“虱子”。直至9月20日信泰老板胡福林“人间蒸发”,才有网友开始爆料: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
不论从企业规模,还是负债规模来看,胡福林的出走,都成了本年度温州危机中最具震撼性的事件,一直以来以低调示人的胡福林再也无法“大隐于市”了。
跑掉的只是一个老板,而其身后有着20多亿的负债,包括民间高利贷12个亿,其中牵涉到的人员之众不言而喻。在温州这个“人人放贷当老高”的地方,不知又有多少家庭和个人因债主的失踪而陷入绝境。
一个颇有实力的集团企业,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负债?这是温州低端制造业寻求转型而陷入迷途的典型样本。产业调整是中国众多企业在实践的共同路径,但在温州,这显得尤为迫切。事实也证明,在这次中小企业倒闭潮中,打火机、皮鞋、眼镜、服装、塑料制品等利润微薄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成为这场悲剧中的最大主角群体。
“温州模式”建立在低成本、低利润的基础上。而今,随着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的提升,外加人民币升值、利率不稳定等宏观政策影响,温州企业陷入了“保市场还是保效益”的两难局面。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温州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被挤至浙江省末位。2010年GDP仅2925.57亿元,这一数值还不足美的和华为两家企业当年的营业额之和。
尽管信泰集团是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商,但转型的问题同样迫在眉睫。
对于制造厂家来说,眼镜并不是一本万利的行业,而且资料显示,在金融危机之后,信泰的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信泰的国税缴纳额已经降为946万元,到2010年只有570.92万元。
也正是在2008年下半年,胡福林看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