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告急
光伏新能源制造,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开始迈向从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产业的“大跃进”。

    很快,信泰集团斥资组建了一个光伏产业企业群: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硅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一系列光伏产品,包括太阳能单晶硅、太阳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系统、太阳能系统工程等。

    如此一来,信泰的转型开弓没了回头箭,势在必得,预计光伏产品在2011年达成600兆瓦,年产能70亿人民币。

    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光伏产业的利润也惊人,与劳动力密集的眼镜制造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新能源的发展和扩张,无疑都是以眼镜行业的厂房和积累为抵押,获得大量银行贷款,从而实现可观的杠杆放大效应。

    在转型的路上,胡福林一路狂奔。2009年,房价高峰期,信泰集团涉足房地产,在温州平阳、金华浦江等地开发或参股房产。

    2010年,金融危机后欧盟对产业进行调整,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光伏产业跌入冰点,冲动的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想回头也为时已晚。2010年底,在宏观调控的穷追猛打下,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银根收紧,信泰集团资金链条开始需要东补西凑:“企业信誉被降级是毫无疑问的,信泰集团的贷款今年一直就放不出来,现在银根一紧,现金流就断了。”

    转型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盲目与冲动之下,脱离实业,而又转型失控,最终步入生死攸关的迷途,无可挽回。

    在胡福林失踪后不久,坊间传言,信泰集团旗下光伏企业——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资人不堪巨额债务之重压,跳楼自杀。

    转型,似乎是一条生死线,能走出来,就意味着豁然开朗,走不出,则分崩离析。在信泰之前,还有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转型迷途中同样不幸阵亡。

    温州霸力鞋业的辉煌顶点是在上世纪末。集“中国鞋王”、“中国名牌”等鞋业顶级称号于一身,企业年销售额一度高达2个亿。只有小学文化的王跃进把不起眼的皮鞋厂搞得红红火火,成为温州鞋企中的明星人物。

    正如王跃进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冒进主义者,新世纪开始,霸力遭遇发展的“天花板”,企业停滞不前。王跃进开始急不可耐,开始另谋出路,走向“多元化经营”之路。

    2005年,温州民营企业界出现矿产投资热。王跃进南下广西,到盛产稀土、大理石的贺州成立矿业有限公司,2000万元接手无以为继的老矿区。面对采访的媒体,他毫不掩饰其雄心:“这里矿石成品价格低廉,常用的大理石与温州相差20来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他又先后花费5000万元拿下当地3家矿山探矿权,踌躇满志。

    王跃进开始对鞋业撒手不管,一门心思开矿。然而,毫无开矿经验的他听不进建议,矿业经营得一塌糊涂,后又因涉嫌非法开采,被当地有关部门查处整顿。之后他又不断地从鞋厂调派人员去搞矿业,鞋厂的经营管理也开始混乱不堪。

    2007年,全球矿产价格下滑,霸力矿业入不敷出,资金链几近崩断。温州本土的鞋业也无以为继,霸力鞋业一度出现“以货抵债”的情况,鞋料采购一直“打白条”,欠下大约700万元的货款。2009年8月7日,企业日薄西山的王跃进丢下上亿元的银行欠款以及数目不详的民间借贷,一走了之,留下身后一副被掏空的烂摊子。

    霸力与信泰的转型之殇,有着惊人的雷同。这恰恰代表了一代温州企业家的迷茫与无奈。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第一批温州企业家已经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在埋头向前,然而当瓶颈和桎梏出现时,他们的奋斗精神依然存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二章 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