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牙牙学语”怎么不行?
拜托了,能不能先听清楚?学语言人的耳朵最重要,知道吗,耳朵第一!”

    我在香港学习粤语的第一句话是:“擒门,塞叟甘海滨斗?”(请问,洗手间在哪里?)而心里顽强记住的则是另一句:“某怕球,吼得发。”(别怕丑,学得快。)以后就上路,管它这条路是不是永远也到不了“青天”的“蜀道”。可是眼看着自己订的两个月的计划已经时间过半,面前还是关山重重,一盆越和越稀根本抓不起来的糟面,心里头也急。同时,学习语言你得找人交流吧,家里不欢迎,我就上大街,于是到了外面不管赶上商店小姐、银行职员、的士司机,还是报摊儿的老头、卖菜的老太太,逮着谁就和谁说。慢慢地脸也不红了,有些话也不用在肚子里事前反复叨咕两三遍,可是“实习”阶段来自大街上的“打击”还是不可避免,尤其有时候赶上一句话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当然就不知如何表达,硬说,肯定要露怯,弄得对方根本摸不着头脑,这时候人家多半就会讲:“唉呀,不要这么辛苦啦,要么你讲普通话,要么讲英文啦!”弄得我四十大几的一个女人,立在香港街头,尴尬得真是最怕突然发现身后站着什么熟人。

    尴尬与受伤,如果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这对学习语言,或许正是天赐良机。别人埋汰我的哪句话最狠地伤了我的自尊心,那句话日后就是最好的老师,不用复习,被“埋汰”过一遍就能记住!

    终于,天道酬勤,“奇迹”到底发生了——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在家门口的大街上遇到了一位急火火的香港女学生,她向我跑来,劈头就冲着我用粤语问了一句话,我愣了半秒钟,然后“啊”了一声——听懂了,女学生要问的是“跑马地邮局在哪里”。我立刻告诉她“前边儿,直上,第一个路口”,当然也是用粤语。上帝有眼,女学生竟然也听懂了,因为她马上就不住口地“唔该塞”“唔该塞”(谢谢啦),一边点头一边拔腿向前跑去。

    有了这次偶然的“成功”,我信心大增,而且还添了个“癖”,以后每次上街,举凡有人向我问路,我都会立刻兴奋,极尽其详地告诉人家他要去的地方哪在哪、怎么走更划算。这样,次数一多,自己都烦:“过了”,“又过了吧”?可是一年以后,一帮内地朋友来我家聚会,人们听着电视里一直“汪哇哇哇”、“汪哇哇哇”的,不知道播音员在说什么。我耳朵一挑,独占了一份秘密,就告诉他们:这是在说“黄华华说”。广东省的省长不是叫“黄华华”吗?广东话里的黄、王同音,都是“汪”;说话的“话”和中华的“华”也差不多,都是“哇”,因此你们听到的“汪哇哇哇”,其实就是播音员在引述黄华华的话——哇塞!当时我家就炸开了锅,朋友们不住地夸奖:“真行!”“鸟语也敢学?!”我当时好不得意,那份“得意”混着一些咖喱味儿,因为片刻之后我就想起了刚来时和我先生单位的“小秘书”一起去吃“嘎哩海”,嘿,现在,咱的粤语也可以上阵唬一唬人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晚来香港一百年简介 >晚来香港一百年目录 > “牙牙学语”怎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