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四十六
经县界。盐池。在县东五里。《春秋》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杜预曰:“盬,盐池也。”《地理志》云:“盐池,在安邑县西南。”许慎《说文》曰:“盬,盐池,其池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广六里,周回一百一十四里。”按:《穆天子传》“至于盐池”是也。吕忱云:“河东盐池,谓之盬水,出石盐,自能成印,朝取夕复,终无减损,但广狭浅深,古今不同。盖以载代久远,所以盈缩不定。”女盐池。在县西北三里。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土人引水沃畦,水耗土自成盐味,小苦不及县东大盐池。俗言此池亢旱,盐即凝结,如逢霖雨,盐则不生。今大池与安邑总谓之两池,官置使以领之。元和时,毎岁收利约一百六十万贯。熨斗陂。在县西二十里。后魏正始三年,穿以停船,今废。陂似熨斗。通路。自县东南,踰中条山,出白陉,趣陜州之道也。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曰“白陉岭”焉。盎浆。在县南一十五里坛道山东岭上,一名钟山,水澄渟为池,呼为天池,上有盎浆。《山海经》云:“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甚寒而清,谓之帝台浆。”郭璞云:“今河东解县南坛道山,有水潜出,停而不流。”即今见在。明公祠。在县东南八里。故老传云:昔有女子在中条山得道,今名其处曰“圣女崖”,亦名“玉女溪”。后有刘明于此学道,后人为明于此立祠,因名焉。今其碑尚存,文曰:“惟汉安二年。”按:汉安即后汉顺帝之年号也。

    安邑县。西南四十五里,元四乡。本冀州之域。《帝王世纪》:“尧以二女妻舜,为筑宫室,封之于虞。”故《尚书》云:“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即此也。三代以降为晋之境。《汉书?地理志》云:“河东土地平衍,有盐铁之利。”晋《太康地记》云:“舜受禅安邑。”或云蒲坂。又《帝王世纪》:“禹亦营安邑,即虞、夏之两都也。”隋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唐武德元年,废,置虞州;贞观十七年,又废虞州县,隶河东郡。今虞邑县东三里即废州之地也。龙池宫。在县东南一十八里。唐开元八年置,傍有龙池水,流入盐池,因以为名。今古迹微存。盐宗庙。在县东南十里。按吕忱云:“宿沙氏煮海,谓之盐宗,尊之也。以其滋润生人,可得置祠。”分云神祠。在县西南四十里。中条之阴,特标诸峰,山顶出云,东西分散,遂号“分云”;又有风谷,每风出,吹砂飞石,树木皆摧。俗谓之“盐南风”。其祠见存。中条山。在县南二十里。其山西连华岳,东接太行。山有路,名曰“虞坂”。周武王封吴太伯之弟仲雍之后虞仲于夏墟,因虞为称,谓之“虞坂”。昔骐骥驾盐车,即此坂也。《春秋》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乗,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路也。稷山。在县东北六十七里。《尚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榖。’”孔安国曰:“弃,后稷也。”按《左氏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杜预注云“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是也。《山海经》云:“其山多锡,旧名玉山。后稷播时百谷于此,遂以名山。”东自陜府夏县界,经县十二里。玉钩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其山东西一十里,势如玉钩,因此得名。涑水。在县东北三十四里。《春秋》曰:“晋侯使吕相絶秦,伐我涑川。”注:涑水,河东闻喜县西南流至蒲坂,入黄河是也。《水经》云:“涑水,出河东闻喜县界。”藜葭谷,谓之苇谷。其水东自陜府夏县界来,经县四十里,西入河中府界。银谷。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中条山下。隋开皇十九年于此置盐冶。司盐城。在县西二十里。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管子》记曰:“雍孤之山出金,蚩尤爱之以为剑戟。”《史记》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按《皇览冡墓记》云:“蚩尤冡在东平郡寿张县,坟高七丈。常十月祀之,冡上有赤气如一匹红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