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第一(下)
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于此。神莲殿之后。有白莲池。昔谢灵运恃才傲物……

    少所推重。一见远公。肃然心服。乃即寺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后。植白莲池中。

    名其台曰翻经台。今白莲亭即其故地。远公与慧永。慧持。昙顺。昙恒。竺道生。慧睿。道敬。道昺。昙诜。白衣。张野。宗炳。刘遗民。张诠。周续之。雷次宗。梵僧佛驮耶舍。十八人者。同修净土之法。因号白莲社。十八贤有传附篇末。池上昔有文殊瑞像阁。今像亡阁废。有文殊殿瑞像者。晋陶侃初为广州刺史。海滨渔人□见夜有光艳。遂网之。得金文殊菩萨之像。旁有志云。昔阿育王所铸。后商人于东海亦获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焉。侃以送武昌寒溪寺。主者僧珍常往复口。梦寺火。而像屋独有神物围绕。珍驰还寺。果已焚。惟像屋并存。侃移督江州。以像神灵。使人迎以自随。复为风涛所溺。时荆楚为之谣曰。

    陶惟剑雄。像以神标。云翔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诚致。难以力招。至远公创寺。乃祷于水上。其像复出。始迎置神运殿。后造重阁。以奉香火。故李邕寺记云。育王赎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沈。驱于陶侃。迫火不热。梦于僧珍。盖谓此也。至会昌毁寺。二僧负像。藏之锦绣谷之峰顶。其后寺复。访之藏处不获。二僧相疑或匿之。俄见圆光瑞色现于空里。故至今游人至峰顶。佛手岩天池有见光相者。寺有晋辇。备虬龙之饰。旧号亘帝辇。故贯休诗云。亘玄旧辇残云湿。耶舍孤坟落照迟。今人题诛谓安帝辇。按晋大亭二年。亘玄篡位废帝。为平固王。

    迁于寻阳。及义师之起。玄□奔寻阳。旌旗舆服犹备帝者之义。于是迫平□西上奔窜之际。因留辇东林。旧称亘辇盖有由也。亘安音相近。后人不察而改之耳。

    经藏院在寺东庑。经之跋尾有曰。贞元十三年写者。经藏碑。元和七年岁次壬辰九月两辰朔十五日庚午。朝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李肇撰。略曰。元和四年。云门僧灵彻。流窜而归栖泊此山。将去言于江南西道观察使武阳公韦公丹。韦之夫人兰陵箫氏卒。尝有服珥之资。买田荆州。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益以己俸。即洪州抄腾而致之。仍建堂殿。又命浮槎。寺僧义彤以主秘藏。会昌之厄。僧道深窃藏之石室。后寺复。而经出然亡失者过半。僧正言稍补之。大中十二年。武阳之子宙复世廉察。因施钱再作堂宇。仍志其事。故有韦舟韦宙写真。

    咸通八年。刺史苗绅有二韦写真赞。绅宙之外孙也。又有一人物色题曰。纪王寺僧曰。其旁旧有具衔。江州刺史德化王杨澈也。文字剥落不□者因粉饰而漫灭之。今寺有下平林口田。皆其□施。故寺僧写真列于二韦之间。以示追奉。案唐史。澈天尝封纪王。天佑十五年。徐知训在杨州。为朱瑾所杀。保大年。追封纪王。则其事迹无接于二林者。盖后人妄加之耳。白公草堂在寺之东北隅。元和十年。公自太子赞善大夫。以言事忤。执政出为州司马。明年作草堂于香炉峰北遗爱寺南。往来游处焉。公自作记。见于本集。后与遗爱寺并废久之。好事者慕公风迹。以东林寺北蓝墙之外作堂焉。五代襄乱。复为兵火野烧之所毁。至道中。

    郡守孙考功追建之。然皆非元和故棋也。昔公之游东林也。观经藏中。有远公诸文士倡和集。时诸长老亦请公文集。同藏之。至大和九年。为太子宾客。始以文集六十卷归之。会昌中。致仕复送。后集十卷及香山居士之像。广明中。与远公匡山集。并为淮南高骈所取。吴大和六年。德化王澈常抄腾。以补其阙。后复亡失。今所藏实景德四年诏史馆书校而赐者。匡山集亦二十卷。景福二年尝重写。

    明道中。为部使者刑部许申所借。今庐山略记并游石门诗序刊石于寺。皆因集中本云。过草堂半山有二泉出石间。名曰双玉涧。次有上方舍利塔。佛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庐山记简介 >庐山记目录 > 卷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