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文家市会合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保存和集中了秋收起义失利后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革命实施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奠定了组织基础。
文家市会合后,当晚,由前委书记毛泽东主持,在里仁学校后栋的教室里,召开了有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委会议。卢德铭、苏先骏、余洒度、余贲民等均参加了会议。
关于这次前委会议的情况,目前仅有的文献记载,是余洒度1927年10月19日的报告,且极为简略:“十九日抵文家市,距浏阳城九十里,度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当时取浏有把握)。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次日部队即向萍乡退却。”
关于文家市前委会议的回忆资料很多,何长工等老同志都讲到:前委在文家市开了会,且有争论,会议最后决定退却。
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分歧集中表现在“攻”与“退”的问题上。一种是前敌委员会的集体意见,主张“以保卫实力,应退萍乡”;一种是师长余洒度的意见,“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围绕着“攻”与“退”这个焦点,毛泽东和余洒度都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何长工回忆说:“9月19日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里的一个大教室开会,我和杨立三作为会议工作人员,有机会了解一些会议情况。会开了一整夜,争论得很激烈。余洒度等人坚持打长沙,他认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毛泽东同志不同意,他坚决反对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他分析了形势后说,情况变了,我们的计划也要变,不变就要吃亏。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当时有些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觉得革命革命,革到山上做大王去了,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同志耐心地说服大家。他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真理。卢德铭同志坚决拥护毛委员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的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经过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的战略退却意见,得到了卢德铭、苏先骏、余贲民等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师长余洒度虽持不同意见,但少数服从多数,会议最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正确决定。
余洒度在湘赣边秋收起义迭遭失利的情况下,“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固然是十分错误的,但这种错误主张实际上是当时中共中央浓厚存在的“左”倾盲动主义思潮的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错误。
所幸的是,身负领导秋收起义重任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而又冷静,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与气魄,不唯上,不唯书,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地改变了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会攻长沙”的原定计划,作出了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决策,并取得了卢德铭等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从而统一了工农革命军的步调与行动,为处于困境中的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一条新生之路。
那么,文家市退兵,究竟向哪里退?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具体向哪里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过去,有个传统的提法,叫做“向井冈山进军”。实际上,这个提法是不准确、不符合史实的。文家市会合时,毛泽东虽然在安源会议上通过王兴亚的介绍对井冈山略有所闻,但没有产生向井冈山进军的确切概念,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也没有明确提出上井冈山。所据如下:
张启龙回忆说;“从文家市到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