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山是逐步明确的,当时在文家市还不明确,不知道有个井冈山,我记得毛委员在文家市向部队讲话时,没有明确说到井冈山去。”
张宗逊回忆说:“有人说毛主席在文家市那个时候就看准了要到井冈山搞根据地。根据我的回忆不是这样。在文家市集合部队后,没有提出到井冈山搞根据地,部队的实际行动也没有向井冈山进军,当时还是想往主力(即南昌起义部队)靠。”
熊寿祺回忆说:“在文家市没有提到要上井冈山,也没有提到要搞根据地。”
赖毅回忆说:“在文家市没有提上井冈山,只是说到罗霄山脉那个地方去。至于井冈山,可能是毛主席沿途边走边调查研究才搞清楚的。”何长工后来也回忆说:“当时只说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后来才逐渐明确为向井冈山进军了。这也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认识到的。”
可见,在文家市会合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进军的问题。文家市会合及其前委会议决议的具体进军目标是——“向萍乡退却”。文献依据是余洒度1927年10月19日的原始报告:“第一团整理后……至中途毛泽东以前敌书记名义来信,嘱度即将部队改道退萍乡再说。”“19日抵文家乡……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以保存实力,应退萍乡,次日部队即向萍乡退却。”
“向萍乡退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
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目睹秋暴严重受挫的现状,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毅然决断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即“向萍乡退却”,从而彻底摒弃了攻打长沙夺取中心城市的原定计划。这一退兵之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文家市退兵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
湖南秋收暴动、会攻长沙的计划是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决定的。但在暴动举事的实践中,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农革命军严重受挫,如果机械地执行这一“既定方针”,势必造成全军覆没的悲剧。毛泽东在文家市提出的退却主张,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正确决策,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靠着这种实事求是的勇气和精神,中国革命才由弱变强,逐步走向胜利。
2.文家市退兵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战略退却与战略进攻相结合的创举。
从当时秋收暴动的战略目标看,是夺取中心城市长沙,目的未果而退兵,当然是时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个退兵之举又不是盲目的、消极的,而蕴藏着自觉、积极的因素。如果是盲目的,则定要“直取长沙”;如果是消极的,在战事失利、部队从五千之众减员到千余人枪之际,则会流散各地。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这是革命的辩证法。退兵之后,部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整旗鼓,勇往直前,踏上了新的征途。正是文家市的退兵之举,才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才有中国革命新的战略进攻。
3.文家市退兵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关键。
大革命失败后,是继续在中心城市搞暴动,还是到广大农村和山区去建立根据地,这是一个根本方向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之前,一直是照搬苏联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的。苏联的十月革命在城市,巴黎公社革命也在城市。中国的北伐战争,也是在城市,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还能继续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吗?无数共产党人都在探索这个问题。毛泽东的文家市退兵之举,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路。他没有继续把大革命失败后的这批宝贵的武装力量,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正规军作殊死的较量。他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农民,广阔的农村和山区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果断提出“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