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风华青年 投身革命洪流
军政委的杜衡和袁岳栋被捕后,很快叛变革命,出卖了组织,致使敌人大肆搜捕,四处围剿共产党人。省委遂遭彻底破坏,陕西的革命斗争也遇严重挫折,跌入低潮,然而,革命烈火是永远扑不灭的。在这形势突变、千钧一发之际,由于贾拓夫临危不惧,沉着部署,使大批共产党员和下层组织得以隐蔽和保存,革命力量免遭更大损失。特别是陕北武装斗争的火种,仍然顽强地燃烧着。从这里可以看到,斗争是残酷的,而贾拓夫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成熟起来。陕西的斗争建立起来的基础,尤其是转战陕甘一带的红二十六军和游击区、根据地的存在,为长征后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为了这些,历史给贾拓夫等记上特殊的一笔,当不为过!

    陕西省委遭破坏和陕西斗争的受挫是严重的事变。贾拓夫作了相机部署后,立即上路,匆匆赶赴北平,向中共北方局汇报了情况,还同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取得联系,建议河北省委派谢子长、阎红彦返回红二十六军和陕北游击队工作。之后又经北方局负责人高文华谈话并介绍,到上海直接向党中央报告。1933年11月13日和25日,贾拓夫分别向党中央写了《红二十六军及南下情况的报告》和《陕西工作报告》。长达48000字的《陕西工作报告》,详尽汇报了陕西的情况、党在各方面的斗争及总结检讨,内容共分9个部分。其题目如下:

    第一部分 职运(职工运动)

    第二部分 军事

    第三部分 农村

    第四部分 红二十六军与二十九军

    第五部分 抗日义勇军

    第六部分 反帝

    第七部分 组织

    第八部分 省委改组(一)

    第九部分 省委改组(二)

    由此,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贾拓夫在陕西这一段的斗争生活,涉及到多么广泛的领域,经历了多么复杂的斗争以及他所起到的作用。

    从1927年到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在残酷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时期。经历了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艰难历程,付出了极大的血的代价,磨炼出不可战胜的力量。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创造了多少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壮举!在中华民族发祥的陕西这片黄土地上,同样发生了延绵不断、星火燎原的斗争。由于远离中央的指挥,加之经验不足,也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陕西的斗争经历了更多的摸索和曲折。但是,这里的党组织始终没有被摧垮,这里的革命烈火始终在燃烧,这里的工农武装始终在战斗。打散了再聚合,失败了再奋起,一直坚持,从未熄灭,而且越战越强,越战越成熟。到1935年,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转战陕甘边的红二十六军和战斗在陕北的红二十七军,互相配合,先后粉碎敌人的两次“围剿”,使陕甘边、陕北的两片苏区连成一片,革命力量发展到近20个县。徐海东、程子华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作为红四方面军一部先期长征到陕南、川陕一带,发展了10余县的陕南和川陕苏区。1935年9月,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会合,合编成立红十五军团。这大片的陕北苏区和壮大了的红军,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宝贵力量,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落脚,建立陕甘宁边区和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顽强战斗在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的党员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的历史贡献。

    贾拓夫自投身革命,就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这里的英勇斗争的许多阶段。他在这里投身革命,在这里锤炼,在这里斗争,在这里成。从16岁到21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二、风华青年 投身革命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