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注重国情 稳步发展经济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我们看到贾拓夫的大量讲话和文章中,相当多的篇幅是讲述具体存在的缺点、错误和问题。总是强调不要把成绩估计得过高,总是要求把精力放在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上。表面看起来,他似乎总是不能把成绩“讲够”,他的眼睛里总有那么多的缺点和问题,但深想起来,做具体的领导工作,其责任不就是要去解决那些问题吗?成绩已经做出来了,它们已经反映到事业的前进中了。但是,若不重视、不解决那些存在的问题,不管它们是几个指头的问题,对以后的工作都会有实际的影响。可以说,这正是贾拓夫唯实精神的一种体现。
贾拓夫在主管我国轻工业期间,对于轻工业的发展及速度,协调轻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关系和比例,轻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行业改组和技术政策,地区布局,原材料供应和销售市场,基本建设,资金积累以及改进轻工业企业的管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反对浪费、增产节约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做过大量艰辛的工作。我国的轻工业生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能够得到很大发展,建立了相应的基础,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获得60%以上的增长,是与贾拓夫“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轻工业也必须积极地相应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和孜孜不倦地多谋善断、呕心沥血所分不开的。
在初步理顺轻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关系的基础上,贾拓夫十分强调发展我国轻工业必须积极依靠地方,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他明确提出:“轻工业生产的技术政策是大中小结合,以中小为主;工农业结合,城乡结合;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工业与非工业,手工业与机制工业全面安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地方工业如不依靠地方就活不了。”“我们一定要了解地方的状况,尽可能地帮助。轻工业各口应多召开专业会议,加强技术指导。还应当在技术供应、干部培养和经营管理方面,积极支持和协助地方工业的发展。在工业基础薄弱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能力不足时,可由中央协助。”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对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和打好基础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的。
贾拓夫特别注意轻工业生产基础条件之一的原材料生产情况。他认为,轻工业的原材料,尽管绝大部分并不由轻工系统生产,但它们是轻工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不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情况,轻工业生产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出现计划指标的盲目性。在向毛主席和国务院汇报轻工业工作以及轻工部的生产会议报告中,他都把原材料问题作为第一位的问题提出来。对于现有材料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代用原料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供应工作的合理安排,与商业部门的大力协作,适当而必要的储备,甚至下脚料的应用,副产品的开发,废料回收等,都提出了具体措施。如:每年的棉花生产收购情况,他都要亲自掌握,并告诫纺织部门不要离开原材料来单纯提高生产指标。他去外地考察,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考察轻工原料的生产情况。1955年到河南,还专门到烤烟生产地的许昌地区,下乡到田间,与干部群众一起具体研究如何增加烟叶的生产;农民提出可以变每年一茬为每年两茬,他很重视,专门指定有关同志协助研究落实。在浙江,当听到棉杆皮可利用做纤维原料时,他立即组织人员研究,帮助落实,在“四办”还专门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他的这些想法、做法,对轻工业生产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某些工业部门,只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提出高指标,而不顾及其他相关环节的配套能力,互相要条件,轰抬计划指标,实际上妨碍综合平衡的做法,是有很大不同的。之所以提到这点,是因为1958年以后,各种高指标就是在这种轰抬的气氛下提出来的,而贾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