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一、基层实干 共产党人风范
长地说:“我们领导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意味着脱离实际,正像脱离实际必然要脱离群众一样。”在他看来,群众路线之所以成为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首先在于所有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而,最主要的是看所做的工作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是否能得到他们的承认和拥护,而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是否联络群众,是否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领导者的责任首先在掌握方向和制定政策,然后组织实施。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热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深入,不联系,不沟通,就无法知道实际的状况,无法掌握群众的脉搏和疾苦,无法了解群众对所做的工作是否理解,是否认同,也就谈不上群众路线。对此,无论是高层次的领导工作,还是基层的领导工作,规律都一样,而他是有亲身体会的。过去的各种工作,之所以都能应付,做得也比较好,正是得益于此。到了基层,他就更加自觉了。他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但又不仅仅作为普通的一员,因为他认识到他同时还负有领导责任,群众也并不是要求领导者们只做普遍一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固然不受群众欢迎,但仅仅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不能站得更高一点,不能带领群众走正确道路的人,群众也不会真正欢迎的。善于把握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算是称职的领导者。贾拓夫在电厂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贾”。

    电厂广大群众和干部拥戴贾拓夫,一方面是由于他带领群众做了调整工作,大家满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真正深入到他们当中,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平易近人,与他们同甘共苦,既动真情,又办实事。他一到厂就深入车间,与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同时,挨家挨户地访问工人家庭,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看到工人们在困难时期生活很艰苦,有的吃不饱,体质迅速下降,不少人患有浮肿病。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想方设法去解决些实际问题。看到工人吃的窝窝头是“代食品”杏条面做的,他硬是从老工人手中掰下一块,自己吃下去。老工人说:“你是老干部,是咱们国家的财富,吃这东西会影响身体。”贾拓夫说:“你们能吃,我怎么不能吃?”他还深情地问:“你们吃得下吗?”这位工人说:“这东西喂鸡,鸡都不吃,可为了装饱肚子,不吃又怎么办呢?”这事给贾拓夫很大刺激。他对厂领导说:“我们的工人是多么好的工人呀!但这样下去,工人们的身体都要垮了,以后还要得肠胃病。这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我们的基础。不解决这个问题,工人兄弟垮下去,生产同样也将受到影响。”他还向前来调查研究的水电部部长刘澜波介绍工人生活情况,要求上级设法给些支援。他和厂党委领导研究决定,食堂不再做“代食品”给工人吃。为了了解和改进食堂工作,他亲自下厨,帮助调剂,卖饭、洗碗,他自己也不再回所住的宾馆吃饭了,每天带饭,与工人们一起分着吃,换着吃。他还常常用自己的粮票和粮食接济家庭人口多的老师傅。当时,全国都处在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之中,能想到的办法很有限。他一方面坚持到现场劳动,什么脏活累活都和工人们一起干,还经常讲些长征故事,鼓励工人们树立坚定的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他力排众议,在部分工作中实行小包工,工人们提前完成任务可以早些回家休息,减少消耗,保持和恢复体力。在他的建议下,工厂还组织了“康复队”,把身体不好的工人组织起来,从事轻微劳动,并分期分批疗养休整。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他亲自写信给水电部和东北电管局领导,派副厂长和基建科长到部里反复申请,终于建起了3700多平方米的宿舍,为100多户最困难的工人解决了住房。就这样,贾拓夫和厂领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贾拓夫传简介 >贾拓夫传目录 > 一一、基层实干 共产党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