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楞伽经》第十一讲
须得以精神为对立面才能知道有物质的存在。
这种思想就是一种见取义,它的道理从哪儿来?也是从古代哲学里头来,但是给删枝去叶了。砍枝去叶的,中间拿一段。现代辩证法也讲因果,它讲的因果跟佛讲的因果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因为它只认识到那么多所以就叫随言取义而生迷惑。
随着人家说因果,以这个认识来取这个义,然后就开始生迷惑:佛说因果,不一定什么都是因果,你看那人一直都在做坏事,为什么他就一直能好呢?你看那些地主资本家们,不劳而获呀剥削人呐。政治经济学里头说的剩余价值,它讲你看榨取你们的剩余价值。它就违背因果说,因为它认为因果不是全部的。这是它的自相矛盾,既承认有因果,但是又不承认全部都是因果。为什么?因为不认识全部的因果,就否认它的存在,我们众生就迷惑在这儿。
我们都看过佛经,都知道佛菩萨有愿必应,都相信这话吧?有愿必应,相信不相信?我告诉你肯定不相信的。你会说,既然有愿必应,咱们从自己身上就可以感受到有时候也不灵呀,你再说啦,佛菩萨既然那么感应大的话,为什么别人把他庙砸了什么的,那人没有出问题呢?这都是我们的见取心呐,只看到我们所见到的东西,只取义呀,随言取义。我们是根据世间人所持的言论在观察现象的发生,并不了解真正的全部的道理和经过,迷惑的心就产生了。
实际上这句话把我们众生见思二惑的毛病指出来了。众生见实质上就是见思二惑,用现在的话给你翻译过来就是,主观方向和思维方式的错误导致你生命结构的错乱,这就是为什么众生有见思二惑,不能成就正觉也就这意思。
成就正觉就是阿罗汉,什么叫正觉?你看待人生轨迹一切事情一切现象境界,能够有正确的看法,这叫正觉。什么叫正确的看法呢?一定要符合它本质的东西,本质是空性,你的看法不符合空性思想,肯定就要有挂碍受牵累;符合空性的看法,自然就会得到解脱,不会被现象所迷惑。
这是必然的一个法则,不光我们是这样,二乘外道也是如是。因为二乘外道断取佛所说的空义,断章取义,跟咱们还不一样,咱们众生不一定把道理当真,众生把现象当真的。我们一般都认为事一旦发生了,肯定是真的。我就跟你们说发生了也是假的,为什么?这是它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身心世界有一种特性叫无常性,我们姑且不论事情的本质真实与否,就是任何的现象发生了,我告诉你统统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肯定是如幻的,是无常的,由此可以知道现象发生了以后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打个比方最清楚了,两个人谈恋爱,谈完恋爱结婚,结完婚生孩子,应该没问题了吧?顺着这个道理思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们顺理成章的应该能过下去了吧?你看谈完恋爱,结婚,生孩子,为了什么?为了他们能在一起,行为和观念都是为了在一起生活,实际上呢?因为你的行为所表现的现象是无常的,有的结婚几十年了照样离的,这是最朴实的一个道理了。但是我们当时谈恋爱结婚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过,生完孩子他会一脚把你踹开走了,你绝对想不到埃
能像F居士这么好的人家有几个啊?屈指可数啊,危险系数都很高。有时想想还不如过去父母包办的好呢,父母包办媒妁之言啊,好歹还不会离的那么多。现在都兴自由恋爱,结婚自由,离婚更自由了。一说:性格不合,感情不和。感情不和你当时干嘛?所以说发生的未必是真的,多半都是假的。
咱们EZL不就是例子?人家给他养了一对儿女啊,说离开就离开了,而且在这以前还事事儿地给人家挣钱,挣事业,给人家把家都安排好了,看着跟真事儿似的,肯定他也没少说了跟人家白头偕老的话,假的。但是他夫人呢,就是随言取义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