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终于摆脱政治危机
    1959年7月23日上午,成为庐山会议的转折点。

    毛泽东发话了。他说他“现在学会了听,硬着头皮顶”。他在庐山上,已经“顶了二十天”。毛泽东警告一些人:

    “他们重复了1956年下半年、1957年上半年犯错误的同志的道路,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

    毛泽东这次讲话,一下子把会议从反“左”,转到了反右倾上面去了。

    7月26日,会议印发毛泽东对一封信的批示,内中写道:

    “我们党三十八年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反右必出‘左’反‘左’必出右,这是必然的。”

    原来,毛泽东是依照“反‘左’必出右”的这一“必然”规律,展开了反右倾。

    首当其冲的是“主帅”彭德怀,因为彭德怀在7月14日写了一封三千来字的信给毛泽东,指出“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其次则是张闻天,被称之为“副帅”,因为他那三小时的发言尖锐地批“左”。

    此外,还有黄克诚、周小舟,也被列入“反党集团”。

    毛泽东的几位秘书,此时也处境艰难:

    李锐积极批“左”。毛泽东说,“李锐这次也是右派”。于是,在劫难逃了。

    陈伯达曾称赞过彭德怀的信,此时马上“反戈一击”,算是滑了过去。

    田家英处境危险。他曾尖锐地批评了毛泽东的“左”的言行,差一点被划入“右派”。

    胡乔木呢?也颇为不妙。且不说他负责起草的《议定记录》已经遭到非难,连他在上山途中说过的“五八年大跃进出了轨,翻了车”也被人揭发出来。所幸揭发者说此话是李锐讲的(其实是李锐转述过胡乔木的话),而李锐不愿牵连胡乔木,自己承当了!

    胡乔木得以过“关”,还在于毛泽东平日对胡乔木的印象还不错。李锐曾如此回忆:

    “有天刘澜波告诉我,柯庆施向他说,主席跟柯谈到对乔木的观感,说乔木跟他一二十年,总还是一介书生。

    “这使我想起1958年4月广州会议时,主席谈到要善于听不同意见和反面意见时说的话:我们身边有个胡乔木,最能顶人,有时把你顶到墙上,顶得要死。”

    毛泽东对胡乔木“一介书生”的评价,大体上是颇为准确的。胡乔木一直难改浓厚的书生意气。

    至于最能顶人,表明他也并非一贯唯唯诺诺,一旦发表不同意见,够尖锐的。

    好在毛泽东对胡乔木毕竟还是很信任的,而胡乔木平素也小心谨慎,“顶人”并不多。

    会议“反右倾”,日渐进入高潮。内中,特别是揭发了彭德怀、张闻天、李锐等所说毛泽东像“斯大林晚年”,一下子掀起批判高潮。8月10日下午,胡乔木抓住这一“谬论”,发挥了他的写社论的擅长,富有逻辑地从六个方面进行批驳,指出毛泽东与斯大林晚年的不同:

    一,斯大林晚年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毛主席在哪一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不是毛主席创造的又是谁创造的?如果不密切联系、彻底依靠、放手发动群众,怎么会出现去年的大跃进、公社化运动?

    二,斯大林晚年在党内是不讲民主的或者很少讲民主的,连中央全会都不召开。而我们却不但经常开全会,而且经常开扩大的全会,这次会议也就是一次。很多文件都是省、市委书记起草的,很多意见都是大家议出来的。毛主席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尊重同志们的意见,怎么能说和斯大林晚年相同?

    三、斯大林晚年提倡个人迷信,毛主席在这个方面也同他相反。七届二中全会就作出决定,不许祝寿,不许以人名命地名。中央曾根据毛主席的意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简介 >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目录 > 终于摆脱政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