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七、荒唐的进攻——第五次反“围剿”
役也都没有打好,这种与敌人硬碰硬,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令军团长董振堂感到深深的懊恼。而“左”倾路线领导者把这一系列战斗失利的原因,归罪到各军团领导人,尤其是红五军团,他们毫无根据的批评五军团里存在“AB团”、“反革命小宗派”、“第三党”等等,在敌人大军压境的非常时期,竟派出大批保卫局人员到红五军团搞“肃反”,弄得部队人心惶惶。

    恰在此时,李青云病逝了,董振堂听到消息如折一臂,痛心不已。多年以来,李青云一直在他身边,历任旅部参谋,副官长,少校参谋兼学兵连连长,工作踏实思想进步,在起义前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二十六路军中共特别支部士兵支部书记,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参与了策划宁都起义的一系列工作。

    起义参加红军后,李青云在红五军团担任一二九团团长,赣州战役后升任十五军第四十三师师长。33年在水口战役中,指挥果敢,表现非凡,于同年8月1日,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并升任红十五军军长。1934年夏,他率部队在苏区北线辗转奔波,抗击敌人,身体终被拖垮。1934年夏,他又患了疟疾,而且反复发作。政委朱良才要他到后方休息治疗,但在此浴血奋战的严峻时刻,李青云考虑的是部队的安危和保卫苏区的重任,不肯离开部队,离开前线,仍抱病坚持指挥作战。不久,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本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体格粗壮的大个子,这时已瘦的不成人样了。由于体力严重透支,经常出现高烧甚至昏迷,朱良才知道后赶紧命令战士用担架抬着他送往后方医院,但此时的李青云已经快不行了,尽管战士们飞奔在山道上,一路与病魔赛跑,还是未能挽救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生命,在途中(永丰县藤田附近),李青云去世。

    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年仅31岁的起义骁将,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行将离世前,曾给河北成安的老家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舅父(收信人是他的舅舅),今后再也不能通信了,仅有这150元现洋,你收起来别告诉父亲。这些钱是我父母的养老费,也是贵山(烈士儿子的乳名)的教育费……”

    这封信中通篇没有豪言壮语、儿女情长,读起来却处处感人肺腑。遗憾的是,烈士的儿子——李克敏(贵山)拿着这封信寻找父亲,为父亲正名,却用了整整四十五年。解放后,李克敏开始给中央和中革军委写信,想求证父亲的身份和下落。不久总政回信说:来信收悉,查无此人。1965年“四清”运动中,李克敏一家因其父参加过黄埔军校而被划分为富农,结果一系列的迫害接踵而至。倍受折磨的李克敏常常在内心里呼喊:“父亲啊,你到底在哪里啊,快来救救你的儿子吧!”因为他坚信长辈们告诉他的话:你父亲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1年随赵博生、董振堂在江西举行了震惊全国的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还当过红军的军长……。此后,他坚定的写着同样内容的信,尽管一一被退了回来,却丝毫没有灰心。

    1966年,中央档案馆的几位同志来到他家里,调查李青云的籍贯,李克敏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结果。几天后,档案馆来信:红十五军曾有一位名叫李青云的军长,但档案里记载其为江西人。

    错了!?李克敏再次与父亲“擦肩而过”。

    时间又跨越到1979年,在烈士昔日的战友袁血卒、孙毅、王幼平、王秉璋、蒋耀德等人的帮助和确定下,军委总政治部给李青云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整整四十五年的时间,烈士的英灵才得以落户。先烈们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我们享受着由他们带来的和平与幸福。这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读起来令人心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红五军团传奇简介 >红五军团传奇目录 > 七、荒唐的进攻——第五次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