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七、荒唐的进攻——第五次反“围剿”
军事路线,他们否认敌强我弱的这一根本事实,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敌人,继续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初来乍到的李德在会上甚至提出“游击战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该收起来了,应该摆脱过去那套过时的东西,建立一套新原则。现在红军应四面出击,以进攻打乱国民党的‘围剿’布署”。在这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引导下,苏区的军民正一步步迈入危境。

    1933年7月1日,中革军委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发布了《关于东方军之组成及干部配备和指挥关系的指示》,正式命令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任命彭德怀兼任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任政委,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东方军的任务是入闽作战,争取在二个月内,给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以严重打击,同时迅速扩大队伍,然后同留在北线的部队,一起夹击抚州,并向南昌进攻。这个错误的决定将主力红军分成了两部分,结果,在闽、赣两个战场上,红军都未能取得较大胜绩。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是在上海与日军作战后不久调防福建省的,是一支坚决主张抗日的军队。由于遭蒋介石的坚决抵制,被蒋一纸令下,调到福建参与围剿红军,其领导人蔡廷锴根本不愿与红军为敌,且已下定决心反蒋。在这种情况下,本应对十九路军实行以争取为主的方针,但在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东方军仍对十九路军实行打击政策。使红军不仅在政治上带来不利后果,而且削弱了双方的实力,使红军失去对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最佳准备时机。蒋军正是乘这个机会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碉堡包围。

    毛主席后来对此曾批评说:“结果是一个拳头置于无用,一个拳头打得很疲劳。”1933年9月下旬,蒋军陈诚部乘我主力红军分离作战之际,集中四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一举夺占了中央苏区东北部的重镇黎川,正式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博古、李德等人在敌优势兵力的大举进攻下,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的作战原则,推行军事冒险主义。他们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不放弃苏区每一寸土地,在苏区外战胜敌人。红五军团遂依照总部下达的作战命令,连续作战达2个月,历经洵口、硝石等战役,不仅没有歼灭和阻止敌人,反而丢失了若干地方,部队已十分疲惫,在敌人碉堡密布的阵地前,五军团的进攻显得十分被动,部队伤亡惨重。

    1933年10月17日,国民党军继续构筑碉堡封锁线,并以六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推进到谭头、资溪桥一线,企图吸引红军攻击,继而与之决战。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本应果断后撤避敌锋芒,再寻找机会歼敌一路,可“左”倾冒险主义者命令主力红军准备在资溪桥地区与敌人决战。

    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以五军团为主,向资溪桥和谭头发起猛攻,以布置在石峡、洵口一线的红三军团、集结于湖坊地区的红一军团,准备在敌军被牵动时,对其实施猛烈突击。战斗开始后,五军团第十三师首先向敌人的天尊殿阵地发起数次攻击,未能奏效,夜间复攻,仍未攻下。次日晨,红十三师继续向敌第五师师部猛烈进攻,又未能取胜。打了两天,部队伤亡虽大,但五军团仍不折不扣的执行中革军委下达的战斗任务。24日、25日,五军团调整部署,以十三、十五师再次向敌第五师发起攻击,在敌阵地重火力点下,在通往敌人碉堡的冲锋道路上,躺满了红军将士的遗体。红五军团苦战四天,敌人巍然不动,我军伤亡惨重,既未能占领谭头和资溪桥,也没能达到牵动敌人的目的。10月26日,董振堂毅然向中革军委发电,以部队严重受损为由,果断地撤出了战斗。中革军委到这时才不得不放弃在资溪桥地区与敌人决战的计划。

    接下来的几次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五军团传奇简介 >红五军团传奇目录 > 七、荒唐的进攻——第五次反“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