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抗日根据地是文艺战士的大观园
    抗战时期的延安,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到来,给贫瘠、荒芜的黄土高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给延安文艺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丁玲,是抗战前夕第一个从大城市到达陕北的著名作家。她一出国民党的牢门就来了陕北。

    毛泽东曾问她打算干什么,丁玲回答说要当红军。毛泽东说:“好哇,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线去吧!”丁玲便随红军去了陇东前线。

    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丁玲在延安组织成立“西北战地服务团”,用毛泽东的话说是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口与日本打仗。

    前线)9月22日,“西战团”即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赴山西抗日前线,并转程西安进行宣传,于944年5月才胜利返回延安。

    丁玲自己写过不少以人民军队将领和群众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很受毛泽东器重。毛泽东曾为丁玲写了一首词: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938年3月,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来到延安。他和光未然合作,仅用几天时间,就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唱出了民族的抗日精神,显得大气磅礴。5月11日,首次演出,挤在人群中的毛泽东听后,连声叫好。周恩来则欣然命笔:“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后来,重庆一家报纸评论这首唱遍全国的抗日歌曲:一支大合唱,顶上十万毛瑟枪!

    一些剧社演出《亡国恨》、《铁蹄下的同胞》等节目,台上台下的哭声融成一片。

    总之,延安的文艺战士创作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鼓舞斗志的作品,光是影响较大的歌曲就有《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抗日战歌》、《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前进歌》、《大刀进行曲》等。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特别重视延安文艺队伍的建设。毛泽东认为,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需要有多种多样的战线,这有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取得革命的胜利,除了要依靠拿枪的军队外,文化的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发起,以已故的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有两支文艺队伍,上海亭子间的队伍和山上的队伍,汇合到一起来了。我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好好地团结起来,进行创作、演出。要下去,下到人民群众中去,无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到革命斗争中去,学习人民的语言。

    他说,里有个大观园,大观园里有个林黛玉、贾宝玉。你们鲁艺是个小观园。你们也就是林黛玉、贾宝玉。但是,我们的女同志不要学林黛玉,只会哭。我们的女同志比林黛玉好多了,会唱歌、会演戏,将来还要到前线打仗。抗日根据地就是大观园。你们的大观园在太行山、吕梁山。

    鲁艺建立后,按照毛泽东指引的文艺方向培养了大批的文艺人才。

    一大批文艺青年涌向延安,在促进延安文艺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就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亭子间到根据地,不但是两种地区,而且是两个历史时代”。“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在未和新的群众结合之前,大多数知识分子仍保留着旧的一套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甚至一言一行都和群众“格格不入”。

    在文艺工作者如何和实际结合上,许多人还缺少这根弦。如部分院校、剧团不顾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延安简介 >红色大本营·延安目录 > 抗日根据地是文艺战士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