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建立军事大本营
    井冈山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决策最终实现。

    毛泽东“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早在引兵井冈、茅坪安家后不久就已产生。

    1928年6月15日,《杜修经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就提及:“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围绕这山的有永新、遂川、酃县、茶陵、莲花五县,宁冈是中心,易守难攻,而各县民众运动,经了半年多的经营,也略有基础。同时向茶陵、永新进展,可以影响两省,并两省上游。以此地为大本营的意见,泽东同志早有了,便有边界特委组织的建议。”

    之所以要选择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毛泽东作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他将自广东北部沿湘赣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的罗霄山脉,分为北段、中段、南段,在其所写《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作过这样一番比较:“北段地势不如中段可进可守,又太迫近了大的政治都会,如果没有迅速夺取长沙或武汉的计划,则以大部兵力放在浏阳、醴陵、萍乡、铜鼓一带是很危险的。南段地势较北段好,但群众基础不如中段,政治上及于湘赣两省的影响也小些,不如中段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两省的下游。”

    “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即便在井冈山根据地失守后的1929年9月1日,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仍然对选择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决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宁冈七县皆同属崇山峻岭,尤以井冈山为最险要,周围约有二百余里,四军得此地势即可休整整顿,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分兵到各县游击发动群众斗争,这一个政策非常正确。”

    军事大本营,自然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军事需要。聚啸山林的“山大王”尚且有“山寨”做栖身之所,作为革命武装的红军不是更应该有自己的大本营,有稳固的后方吗!

    井冈山有建立军事大本营的良好条件。

    毛泽东认为:“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赤色割据,山险的军事根据地是不可少的。因为四周都是敌人,防御要向四面防御,非藉自然的山险以补助人力偶然的不足(如敌人最大最危急时),欲求在资产阶级政权稳固的时候,赤色割据之长期存在,是很困难的。”

    井冈山恰巧就是一座地势险要的高山。

    处于两省四县交界之处的井冈山,除了敌人在这里的统治力量薄弱、交通落后易于立足、自然经济便于生存等有利于武装割据的基本条件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易守难攻。

    易守,是指在崇山峻岭之中,唯有通过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等五个险峻的哨口,方可上山。可以这么说,守住了这五个哨口,也就守住了井冈山。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难攻,是指山高、坡陡、路窄,既不便于大部队的进攻,也不利于重火器的施展。

    在引兵井冈,茅坪安家之后,毛泽东就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井冈山军事大本营的工作: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在砻市创办军官教导队;先在茅坪,后在大井、小井建立红军医院;在茅坪桃寮村办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被服厂”;先后多次组织根据地军民对五大哨口的工事进行整修和加固;在袁文才办的一个小修械所基础上,发展创办了红军军械处;……在毛泽东关于“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军事大本营”决策思想的指引下,红四军成立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军事根据地的建设,并逐渐形成了井冈山和九陇山两个军事根据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谈到了这两个“军事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介在宁冈、酃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建立军事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