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
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这样说过:“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军中的生活则相反,恐怕什么人的生活都很少有红军这样坏的。因为现洋缺乏,每人每天五分大洋的伙食钱(米归地方供给),时常难乎为继。‘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士兵的谚语,表示了他们的苦楚,耐得苦,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

    “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这真是对红四军吃苦耐劳精神的最高评价。

    即便是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红军战士也毫无怨言,他们“对这种艰苦生活表现得很乐观,部队的情绪特别高”。

    每个红军战士的头上几乎都长了虱子,于是,在部队中就流行开了一句话:没有“牛头”不革命;有时在山上宿营,没有房子,就自己搭一个茅棚,战士们称这是“玻璃瓦房”;盖的是禾草,睡的也是禾草,战士们说这是“黄金被”;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破衣服,战士们称之为“金线衣”;有人把艰苦的生活编成了快乐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

    也有人把“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这句士兵谚语倒过来,变成“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的战斗口号。意思很明白:就是没有粮食吃,可以吃野菜充饥,也照样去消灭国民党。

    红军战士能有这种不畏艰苦、乐观向上的精神,得益于毛泽东、朱德等军中领导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懂得了这是为自己而吃苦,是“为了无产阶级而苦”。曾志在其回忆文章中说:“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却很少听到有人叫苦发牢骚。这是因为有革命的信念、革命的热情,激励着每个人。”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红军中实行的民主主义。毛泽东曾不无感慨地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政治上的平等地位,生活上的同甘共苦,红军中的民主主义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至今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的石柱上仍保留着一幅反映红军官兵生活平等的对联:红军中官兵夫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

    的确,红四军军长朱德便与“伙夫”无异,衣冠普通,鞋履褴褛。陈毅在《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就提到了这事:“红军的官兵,物质的享受一样,所以官兵不能有什么分别。群众及敌兵俘虏初初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夫头,同时到现在伙夫头三个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诨号。”

    杨至诚也深情地忆起毛泽东带领红军将士在井冈山艰苦转战的情景:“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每天吃的是南瓜和红米,有时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到南瓜;每人每天只有5分大洋的油盐菜钱,有时连油盐都吃不上。但是同志们对于井冈山的艰苦斗争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心情都是愉快的。”

    在小井红军医院里,发生过一个“张师长献盐”的故事。

    盐,在井冈山根据地,非常需要。食用自不用说,就是对缺少消毒药水的医院来说,盐水就是最管用的了。

    盐,在井冈山根据地,又极其珍贵。不仅价格昂贵,一块银圆可买到50斤米,却只能买到7斤盐,最困难时仅能买到4两盐;而且还十分难弄到。

    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后改任红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因伤住进了红军医院。

    医院的药品匮缺,洗伤口的酒精用完了,只好用盐水代替。不久,连盐水也不够用了。

    张子清知道了这些情况,他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