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
    开创和坚持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何止是军事斗争!

    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虽得了棉花,还缺少布,竟不知何日才能解决。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大家又都懂得是‘为了无产阶级而苦’,因此又不怨恨什么人。虽然如此,经济问题始终是很严重的。”

    “好在苦惯了,”简简单单几个字,饱含了井冈山斗争的无数艰辛;“什么人都一样苦”,平平淡淡一句话,勾画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动人情景;“为了无产阶级而苦”,响响亮亮一口号,是红军将士之所以能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之最好注解。

    这就是井冈山的斗争,这也是井冈山的精神。

    说到苦,井冈山的斗争确实很艰苦。

    井冈山方圆五百五十华里,“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是实行武装割据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也使数千正规红军的给养供应非常困难。

    加上湘赣两省敌人对根据地的严密封锁,宁冈及永新西部、遂川北部出产的木材、茶叶、茶油等农副产品,不能输出;而根据地军民的日用必需品,又难以输入。尤其是食盐、布匹和药品,更是匮缺,甚至出现过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的情况。

    当然,也有偷运进根据地的少量日用必需品,但这大多是一些小贩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贩运的,价格也因之极其昂贵。

    在物资缺乏、费用高昂的情况下,红军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接替毛泽东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当年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是这样叙述的:“红军中的生活与经济是非常之艰难的。拥有数千之众,每个月至少要一万五千元做伙食费,米还是由当地筹办的,经济的来源全靠去打土豪……红军中的薪饷,早就废除了,只有饭吃,有钱的时候发一二块的零用钱。最近几个月来,不讲零用钱不发,草鞋费也没有发,伙食费也减少了。最近两月来,每人每天只发伙食费3分,4分油,4分盐,米1斤4两。3分钱一天的小菜钱,只买得南瓜。”

    红军女战士曾志在其文《回忆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说道:“我们后方留守处100来人差不多天天吃的都是辣椒干拌盐泡的汤,好的时候才能吃点南瓜,那时候吃上南瓜,就像吃肉一样。所以当时红军战士有个歌谣:‘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这是红军战士对美味的南瓜,出自内心的颂扬。在山上,穿的、盖的比吃的更困难。8月的井冈山经常细雨蒙蒙,浓雾重重,空气潮湿而寒冷。……我们就用剥下的杉树皮,铺在地上当床板,盖的很少。我当时有一床夹被子,算是很不错了。有的同志连夹被都没有,就用禾草往身上盖。为了抗冷,我们白天轮流到山上打柴,晚上就在屋子中间烧一堆火,大家围着火睡觉。我们穿的更是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

    伤病员则更苦了。红军每作战一次,就会有一批伤员,在战事频繁的斗争中,伤兵的数量不少;加上由于营养不足、受冻等原因,官兵中的病号也很多。最多时,伤病员曾达到800余名。按规定,伤病员的伙食标准可比普通战士高一倍,但由于给养困难,往往不能兑现。而医院中几乎谈不上有必要的医疗条件,医生以及药品、医疗器械都极为缺少。没有麻药,伤员在手术时,得忍受巨大的痛苦。许多本来可以治愈的伤病员,因为无药而成为残废,甚至死在病榻上。

    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红军官兵表现出了超凡的忍耐力和惊人的吃苦精神。

    毛泽东在《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比第四军更耐得苦的恐怕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