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
分到了田的贫雇农,因家底薄弱,农具、耕牛不足。

    苏维埃政府于是号召妇女走出家门,充当农业生产的骨干。一位叫张冬莲的妇女曾回忆说:“那时,强壮的男人都去打土豪劣绅或参加红军了,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于是,犁田、耙田、插秧都是我们妇女干的。……我们三湾村的妇女,既是生产的骨干,又是参加打仗、打土豪分田地的积极分子。那时,我们是很辛苦的,很困难的,但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们都很愉快。”

    这就是边界的妇女,就是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边界妇女!

    为了解决一些农户劳力、农具、耕牛不足的问题,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在边界早已有的农忙换工的基础上,动员和组织群众实行劳力换工和耕牛农具互助。一些地方还组织起了耕田队,互相帮助,共同克服生产中的困难。

    在动员农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为了支持边界的农业生产,特委、军委还要求红军指战员在分兵发动群众之际,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以身作则,在率领三十一团一部到永新西乡的塘边一带进行边界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时,他就曾带着贺子珍、贺敏学及三十一团团部的同志到泉水窝帮助乡亲们割禾,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促进边界经济的活跃,打破敌人的严密经济封锁,毛泽东等接受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和边界政府主席袁文才的建议,决定在靠近酃县边界的大陇开办一个红色圩场,以此沟通赤白区的贸易。

    1928年7月15日,大陇红色圩场正式开圩。这天,人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圩场。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来自宁冈本县的农民,也有红军采购员,还有来自遂川、酃县、茶陵边界的小商小贩。圩场上货物堆积如山,土特产、中草药、家禽野味、布匹食盐、粮食油类,样样齐备,应有尽有,价格公道,秩序井然,整个圩场呈现一派兴隆景象。

    赖春风在《毛委员领导我们建立红色圩场》中,谈到了大陇红色圩场开辟对边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大陇红色圩场开辟后,白区的商贩和人民群众一致反映:‘我们来到红色大陇圩场做生意,感到什么都比白区新鲜,心情格外舒畅,红区和白区真是两重天!我们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到根据地来做生意,支援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人民群众说:‘毛委员真英明……’大陇圩场开得好,不仅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渡过了难关,而且促进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使边界的农业生产在敌军的严密封锁下,反而有所发展。1928年秋,根据地获得了农业丰收,其中宁冈县的粮食有较大增长。这对保证红军的给养、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