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从连党代表起步的罗荣桓
    罗荣桓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的时候。就是在里仁学校操场的那次大会上,毛泽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指出了部队在失利之后的前途,这使站在队列中的罗荣桓感到像是久渴之后饮进了甘泉,非常畅快。当时,他正为起义失利后部队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而无比焦虑。毛泽东的一席话,使他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罗荣桓是率领湖北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参加秋收起义的。

    罗荣桓并不是湖北通城人。他原籍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今属衡东县),生于1902年11月26日。他原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荣桓这个名字,是在他上小学时,校长为他改的。

    罗荣桓8岁时进私塾读书,后进入罗氏岳英小学读高小,逐渐接受了自然科学等一些新知识和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他到省城长沙进了协均中学,在这所由后来担任过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的柳直荀任校长的学校里,罗荣桓不仅学到了很多文化和科学知识,还受到了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的熏陶,也就是在这时,他成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

    1923年夏天,罗荣桓到了北京,参加在湖南会馆的一个补习班学习,一年后,考入山东私立青岛大学预科。

    青岛两年,罗荣桓既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景况,又亲身经受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磨砺。青岛的政治空气实在是太沉闷了,而国民革命的中心广州又是那么深深地吸引着这位胸怀报国大志的年轻人。终于,在1926年6月,罗荣桓离开了青岛,前往广州。

    在广州,近视眼给了他一个为难,他放弃了报考黄埔军校的想法,只好写信劝自己的弟弟罗湘来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罗荣桓回到了已为北伐军占领了的家乡衡山。

    此时,正值湖南农民运动高潮,罗荣桓在家乡积极参加农会工作,受到了大革命的战斗洗礼。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背叛革命,形势日趋恶化。罗荣桓却在这之后来到了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

    这是暴风雨的前夜。

    当一些人在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下退缩逃跑时,罗荣桓却迎着风浪上,于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转为中共党员。

    严峻的时刻终于来到,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清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就在这时,罗荣桓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通城县开展农运工作。

    罗荣桓在通城很快组织起了一支农民自卫军,不久,崇阳县农民自卫军来到通城,两支农军携手攻占了通城县城,并联合成立了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罗荣桓担任了这支队伍的党代表。

    自卫军与驻在江西修水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取得了联系。可是,当自卫军在向修水转移途中,却遭到敌人的伏击,队伍一下子被打散,收拢后只剩下100余人。

    就在罗荣桓率队继续往修水赶的时候,发生了一桩小小的意外,当时,知识分子出身的罗荣桓携带着一只箱子,里面装着自己的物件及二三百块钱。由于天气炎热,山路崎岖,提着箱子行军的罗荣桓十分吃力,不停地换着提箱子的手。

    又要翻一座大山了,罗荣桓正在犯愁的时候,两个农军士兵跑到他的跟前,指着箱子说:“先生,我们来帮你扛吧。”

    “不用,我自己可以提。”罗荣桓连忙摆摆手。

    一个士兵抢上一步,一面从罗荣桓手里夺过箱子,一面说:“你先生是识文断字的,哪里提得动。还是我们帮你扛吧。”

    罗荣桓见他们是自家兄弟,没有再坚持,让他们夺下了箱子。

    傍晚,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简介 >红色大本营·井冈山目录 > 从连党代表起步的罗荣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