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把演讲戏剧化
总结型。这类语言的特征是归纳经验。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讲演和谈活中运用哲理性语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炼的效果,可以使自己的言词更有力量。
从生活中提炼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并用排比的形式加以列出,效果会更好。如一九八八年全国职工演讲邀请赛中,有一组论辩,反方青岛队主辩发言中阐述严厉惩处不是纠正腐败现象的最好手段的观点时,强调指出:腐败分子是活生生的人,你消灭了他的肉体,却消灭不了他的灵魂;你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却限制不了他的思想自由;你解除了他的职务,却解除不了他的恶劣影响。这段富有哲理的话,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谈话往往是很愉快的事,但也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
要想使自己的话不被人误解,必须注意:
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以免引起误解。
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可以省略主语,但这必须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可能引起误解。比如,一位男士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看了看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道:大,大。售货员生气了,说:分明是小号,你为什么还说大?这人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他省略了主语。
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果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误解了。
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与人交谈中,文言语过多使用,容易造成误解。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
而方言词的使用更容易造成误解,特别是不同方言区的人谈话,如各自使用方言,那就更困难了。如公公一词,普通话指丈夫的父亲,贵阳话则指自己的祖父,扬州话指外祖父,重庆话指祖父的姐(妹)夫,各有所指。
说话要注意停顿。如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句话,即可理解为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又可误解为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这样,如不注意语句的停顿,就容易造成误解。
如果在演讲和谈话中巧妙地引用典故,也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戏剧性效果。
典既可以是马列的经典著作,也可以是古今中外之典故,包括成语、俗语、名言、格言等等。
例如,《光明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二十岁出头,蓄着胡须的小伙子走进其法律顾问处。
小伙子是某厂青工,他报考电视大学的准考证被车间领导扣留了,要他把胡须剃掉再给他。小伙子坚持不剃,双方僵持着。小伙子带着火气问:我留这个胡须违法吗?律师笑着答道:不违法。小伙子立即又说:那我可以控告他们!
随即把情况对律师说明。
律师沉思了一会,和言悦色地对他说:不违法,但你违反人情,违反国情!我国六七十岁的人也不一定留胡须,四五十岁的人还经常刮胡须,你年纪轻轻却留胡须,既不卫生,又不美观。这就叫违反人情。
为什么说还违反国情呢?小伙子不满地问。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明末清初,清统治者下了一道命令,一律剃须留辫,否则格杀勿论。汉族人民发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口号,于是一场壮烈的抗清开始了,到处血流成河。你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吗?在日冠占领上海期间他蓄须拒不登台,这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