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二万五千里烽火
赞成,红军发展了这种神奇的“运动战”和迅速而有力的“速战”。

    在井冈山时,我们有四个口号,都是游击战术的主要方法,红军就是靠了它发展起来的。这些四个字一条的口号是:“敌进我退”,“敌停我扰”,“敌避我攻”,“敌退我追”,最初为许多人所反对,他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战术,可是许多经验证明它们的正确。凡是红军脱离了这种战术的时候,普通总是失败的。红军的人数很少,较敌人少一二十倍;它的资源和军需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巧妙地把计策和游击战术联合起来,才有希望战胜有着广大富庶根据地的敌人。

    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

    张国焘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从两位领导人身上可看出明显的差别:张国焘的脸面丰满红润,虽不肥胖,但身上肉滚滚的,脸上毫无疾苦之色。毛泽东很瘦,面色憔悴,皱纹很深,举止十分拘谨。张的灰色军装十分合身,而毛仍穿着他长征时的老军服,又破又旧,缀满了补丁。

    不少参加长征的人还能记得张国焘柔弱与自负的特点。李德在回忆录中说,张“四十岁左右,身体魁梧,仪表堂堂。他像主人待客一样接待了我们。他的举止十分自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军事优势及行政权力。”

    张国焘,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是北京大学学生领袖之一,他还是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的成员,长征期间他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红四方面军兵力多,超出红一方面军几万人,指挥权却不在张国焘手上,这使他的心理产生了极大不平衡。张国焘期望凭借军事实力以及在党内的资格急切执掌中央大权,最终犯下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

    1937年红军到达延安后,张国焘仍被中央任命了一系列要职(军委副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但在1938年4月张国焘终于还是借参加一次黄帝祭礼的机会,只身从延安出走,转而投靠到他曾经与之艰苦斗争过十多年的国民党阵营中。这是张国焘一生中的最大败笔。张国焘先是被安排在戴笠的军统干特务工作,身份是空头无权的中将“设计委员”,此间他对当年红军部下的几次策反行动均无功而返。

    1949年冬,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先到台北,但很快就又离开这个让他觉得不如意的地方,来到了香港。朝鲜战争期间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上涨,对“炒金”业务一窍不通的张国焘,便也将家里仅有的5000美元干起了买卖黄金的生意,结果连老本也赔了进去,落了个一贫如洗的结局。期间张国焘曾在1953年和1958年与新中国联系过希望能回去,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1961年,贫困潦倒的张国焘接受美国堪萨斯大学撰写回忆录的约稿。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我的回忆》(此书在一些史实上并不客观),在写书期间,堪萨斯大学每月给他2000港币作为研究费用。之前他还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过关于中共党政领导人的情报。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一度波及到了香港。这使张国焘甚为惊慌,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和妻子远走高飞,到了加拿大。1977年12月,张国焘刚刚过了80岁生日,突然中风,右手右脚均瘫痪,从此卧床不起。住进了加拿大官办老人免费病院,和另一个外国老人挤在一间仅有数平方米的小屋里,终日躺在狭窄的小床上,厮混岁月。两年后,终日躺在床上的张国焘一个翻身,被子和毛毯掉到了床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军(1934—1936)简介 >红军(1934—1936)目录 > 第八章 二万五千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