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九、大庆:能源之渴
地层,所以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油气储量抱悲观看法。1949年之前,中国的每年石油产量也仅有14万吨。新政权的领袖不止一次表达了对石油的忧虑,毛泽东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朱德则直白的说,没有石油,坦克、大炮还不如打狗棍。

    在理论上支撑着所有人信心的是李四光和黄汲清。李四光是新政权的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总喜欢称自己“对大地构造有些特殊看法”,他根据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也是石油生成的两个要素,为中国的石油勘探划定了一个大的区域。当1953年底毛泽东邀请李四光就中国石油资源前景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李四光对在座的毛泽东、刘少奇和朱德等说,中国油气资源蕴藏量丰富。总理周恩来后来谈到石油问题时总说,“地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石油地下蕴藏量很大,很有希望。”黄汲清则是著名的“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者。

    一步一步地接近石油让人激动。在1959年2月11日(农历新年正月初四)在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家的一次会议中,地质部和石油部讨论在松辽平原上石油的勘探与开采。会议由何长工年仅10岁的女儿谈钢琴唱歌表示欢迎开始,然后何夫人送来电信,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跪在地上摊开的地图上,用他完好的右臂指着地图讲解,左臂空档的袖管垂下一边(余秋里左臂切除)。

    等到1959年的3月22号时,人们已经确定之前圈定的松基1井没有石油流出。但是接下来的松基3井带来了好运,“7月初-20日,松基三井取芯,见到含砂油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9月26日,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正值新政权建立十周年,而发现油田的日期也临近国庆,于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以出油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接下来,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不同于在大同镇钻探出石油的默默无闻的32118钻井队成员,王进喜鼎鼎大名。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中国,人们可能不知道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因而在理论上支撑了大庆油田的发现的地质学家黄汲清,甚至石油工业部的部长余秋里,但是一定会知道王进喜。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让大庆和王进喜名闻全中国,“大庆油田的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适用,而且在其他部门也适用,或可做参考”,王进喜则是大庆油田的杰出代表。5天之后,《人民日报》刊登了关于山西大寨和陈永贵的长篇报道《大寨之路》,介绍大寨和陈永贵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屈服地发展农业,并且同时发表了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大庆和大寨开始并列成为社会主义中工业和农业的样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而王进喜和陈永贵成为举国闻名的劳动模范和人民明星。

    在去大庆之前,王进喜已经是一名受到尊敬的劳动模范。后来,在描述这位铁人备受尊敬的经历时,大多数作者都会写道,当王进喜在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一个劳动模范参加的会议)时,他在大街上看到公共汽车车顶上有一个大气包,他很好奇——这也是工人王进喜第一次来到北京。于是,王进喜问人,公共汽车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大气包,他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没有汽油,车烧的是煤气”。

    “听了这话,他没有再问下去。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呢?我是一个石油工人,眼看让国家作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心情也一直不平静。休息时间,他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闷着头抽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简介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目录 > 〇九、大庆:能源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