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九、大庆:能源之渴
,一篇名叫《铁人王进喜》的人物通讯写道——和那个年代的大部分新闻作品一样,这篇通讯也充斥着夸张和臆测,为的是塑造出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而不是一个可以被人质疑的“人”。
在王进喜的三张著名的照片中,其中一张照片上,这位中年男人满脸忧虑的注视着镜头,脸上是时间雕塑师用刀仔细雕琢过的皱纹;另一张则是王进喜跳在水泥中,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镜头——这张照片也必然面临着最简单不过的质疑:为什么在王进喜跳进去搅拌的时候,会有摄影师在旁边拍照;就好像一个国外记者询问他的中国朋友:我能够理解雷锋的这种崇高精神,但是我不能理解的只是,为什么雷锋在做好事的时候,总是有人在旁边拍照?另一张照片上,这位铁人一手扶着话筒,一手握拳,眉头紧皱,表情激昂,身体也是倾斜的,仿佛随时要冲出去。这些照片和那些通讯报道一样,展现出的是一个夸张的人,拥有过剩的精力、激动的神经和不太真实的情感。
这个工人的关于诗歌的情感是豪放和实用(夸张的实用)的,“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铁人王进喜》的通讯中写道:“王进喜哪里是在打井?他简直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石油!在那战斗最紧张的日子里,他成日成夜地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倒在排好的钻杆上,盖件老羊皮袄,头枕钻头休息一会儿;天下雨了,头顶雨衣不离开井场。为着一个宏伟的目标,他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
他付出的代价是腿被砸、严重的关节炎和胃癌,而且,真的如他在那首诗中所言,他的寿命真的因为工作而缩短了二十年,当他1970年因病逝世时,铁人只有47岁。但是这个朴实的工人却直到今天仍然在享受着大庆的尊敬。大庆为他建立起一座漂亮的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对大庆的劳动模范最崇高的称呼是“新铁人”。
正是因为大庆等特大油田的发现,才能让新华社在1963年12月4日播发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中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2000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且,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被列入上市公司中石油的资产。
但是,从1993年起,中国重新成为原油进口过,当年进口量930万吨,占总需求量的6%;到了2004年,进口原油占总需求量的比重增长到45.7%,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加大。一组数字表明: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4.5亿吨以上,国内可能产出1.8到2亿吨原油,预计缺口2.52亿吨。正是对石油的饥渴驱使中国开始和伊朗等国家交好,并且在非洲大陆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心。而这也造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微妙棋局。世界它国发现,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饥饿的大国。大庆油田发现将近50年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对能源的巨大的饥渴状态。
1953年开始建设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也就是原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选址在中国东北的长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一定的重工业基础,另一个原因是靠近“老大哥”苏联,方便接受技术和人员援助;而另一座汽车城湖北十堰的选址则处在交通不便的深山中。这种选址也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温度衡量标准,一汽是“交好”,十堰则是心生戒心。一汽工业园作为60年的一个地标出现,是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