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长安街:规划之争
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主编的《长安街:过去现在未来》中为当时的决策辩护说:“但是,鉴于当时中央机关急于建设办公用房,而长安街路南地区原为各国练兵场,崇文门内大街西侧为国民党时期的飞机场,是城区内不可多得的空地,于是在1951年相继建成了公安、纺织、燃料、轻工和外贸各部办公楼”。而梁思成也并未放弃对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中,梁思成说,在长安街的规划问题上,“两年来首度的建设工程发展得很混乱,虽说有行政机构在领导,实际上各处工程设计部分零乱分散,都没有组织,各行其是的现象甚为严重”,以至于在北京最主要的大街上,出现了“庞大而惹人注目的不正确”。
无论这个决策正确与否,它让长安街继续成为中国最著名街道。沿着长安街开始出现一系列新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断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等。其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正是梁思成、陈占祥和林徽因的作品,它也是1949年新政权建立之后天安门广场上出现的第一座建筑。随后改建和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和城楼面对的天安门广场一直是中国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带,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学生们正是从北大红楼向天安门广场推进;1949年的开国大典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后最重大的国事活动、阅兵和庆典就都在这里举行。1959年8月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则是新政权权力的象征,历届的人大、政协会议和重大国事活动都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正是因为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被当成一条政治意味极浓的街道。几乎每天都有人群聚集道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护卫班举行的升旗和降旗仪式。当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之后,无数人买票登上天安门城楼,模仿毛泽东的样子挥一挥手,拍张照片;新富起来的企业家开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和会议,享受以往只有国家政治领导人才能享受到的环境和美食。
长安街上的大规模修正建设几乎从没有停止过,50年代长安街沿线建成的电报大楼、民族文化宫、内贸部办公楼、北京饭店西楼等建筑。接下来的60年代和70年代建设倒是停滞了,但这只是因为当时整个国家都处在停滞状态。随后在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每一次北京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方案的修改,长安街的规划和建设也都要随之调整。1980年代沿长安街建成了中国工艺美术馆、民航营业大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北京音乐厅、中国社科院、国际饭店、国家海关等。1990年代建成的知名建筑则包括长安俱乐部、中粮广场、恒基中心、交通部、东方广场、国际金融大厦、中宣部、北京图书大厦、中国银行等。
人们仍然认为长安街是中国政治和文化意味最浓厚的大街,却没有注意到,在这条街道的两侧,出现的商业知名建筑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认为应该在未来的长安街规划中增加类似于博物馆、大剧院这样的文化建筑,减少像银行总部、大型商厦这样的商业性建筑。2008年倒是建成了规划中存在已久的国家大剧院,结果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被指责为天外来物,是无视长安街上已有建筑的风格的“鸟蛋”。
在《长安街:过去现在未来》中,编撰者说:“长安街街道立面主要由建筑组成,长安街上的建筑是共和国历史的缩影,标志性很强,不张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中国第一街。围绕长安街上建筑的争论,既是东西方文化撞击的结果,也是文化多元的反映。在西方文化蜂拥而至的今天,长安街上的建筑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传统的设计被认为缺乏现代气息,甚至被称为‘假古董’;现代的设计又被看作是‘西化’,破坏了古都风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长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