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八、三门峡大坝和它孤独的反抗者
    1957年开始修建的三门峡水库是中国人驯服黄河的一次万众瞩目的努力,但随后却备受争议。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此地历史悠久,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三门峡的知名是因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修建。因为三门峡大坝,三门峡在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省辖地级市。作为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库曾经让万众狂欢,它是一个像南京长江大桥和红旗渠等一样能激起自豪感的工程。但是在随后44年间,关于三门峡水库存废问题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坝”的修建的利弊、建“坝”和任意一项影响巨大的工程的决策过程等等,直到今天中国人扔在争辩和讨论。

    1866年,曾经担任北京同问馆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华北凝视着滚滚而去的黄河,高声大喊:“汹涌混浊的波涛,将思绪带向未来。滚滚黄河无视当地人蚁蜉之力,还有待西方工程师以科学方法来驯服。”

    并不是没有西方工程师向这条河流宣战。69年之后,来自美国密西根的水利工程师奥利弗·托德就开始苦苦思索驯服黄河的方法。托德将这条河流视为“中国之悲”,因为他自己就亲眼目睹这条河流的泛滥如何冲毁人民的家园,让百姓死于饥馑,或者沦为乞丐。但是被戏称为“全能的托德”的工程师还是失败了。他的努力首先就面临着来自分裂的军阀的阻挠,和中国人的不信任。他被视为“西方列强的代表”,或者,是妨碍军阀们继续格局的西方人。

    这只是中国人希望借助外来力量驯服这条河流的无数尝试中的一次。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中国人驯服这条河流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这条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但是被奥利弗·托德称为“中国之悲”的河流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制造灾难和悲伤。

    1952年10月25日,刚刚建立起自己政权的毛泽东离开北京,用了一周时间视察黄河。他视察的地段是山东、河南境内黄河绝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毛泽东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信封人定胜天原则的建国之父相信没有任何事情是意志坚决的人所不能做到,如果没有做到,那只能是人本身发生了问题。

    也是在1952年,中国从前苏联请来水利专家,协助中国规划黄河治理。新华社记者,后来成为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的朱幼棣在《后望书》中写道:“遗憾的是前苏联专家为水工专家,主要是搞水利工程的,他们都擅长修建坚固的水坝,但对整个河流的治理并不擅长。当时,苏联专家随手一指,对随同的中国同行说:‘三门峡是个难得的好坝址!’中国水利专家也频频点头认同。”

    朱幼棣主张从一个不会引发争议的角度来判断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利弊。他的一个标准是,三门峡水利工程毁掉了三门峡景观,“没有人说三门峡是黄河上最壮观的奇景,是最好的旅游景区。除了云集的水利专家,对如此重大的工程考察时,其他学科专家竟无一席之地……三门峡景观完全可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1954年1月,以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科洛略夫为首的超过百人的专家团,用了数月时间沿着黄河进行勘查。科洛略夫最终认定,三门峡是在黄河上建坝的最佳场所。4月份,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水利部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记述经济报告》,这一报告随后被国家计委和建委联名呈报给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简介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目录 > 一八、三门峡大坝和它孤独的反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