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1976:唐山平了
1976年的历史惊心动魄,1976年的唐山惨不忍睹。唐山是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之一。它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它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但是不幸的是,它也处在地震带之上。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让这个城市永远成为了中国之痛,至今想起,或者重读描述唐山大地震的文字,仍让人胆战心惊。
时间是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4点10分左右。地点是唐山。主人公籍籍无名。
唐山矿前工会副主席李玉林和唐山矿武装部干事曹国成从宿舍区的一片废墟中钻了出来。就在半个消失之前,这座城市遭受到了前所未见的打击。
作家钱刚在他描写唐山大地震的著作中如此描述这场至今仍让人震撼的灾难说:“唐山第一次失去了它的黎明。它被漫天迷雾笼罩。石灰、黄土、煤屑、烟尘以及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了灰色的雾。浓极了的雾气弥漫着,漂浮着,一片片、一缕缕、一缕缕、一絮絮地升起,像缓缓地悬浮于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笼罩着这座空寂无声的末日之城”。平行的铁轨被来自地壳的力扭曲地像死去的弯曲的蛇;楼房像遭受了来自天空的重击那样倒塌;原本平坦宽阔的路上裂开大口,大地像噬人的怪兽。
遭受重击的人类在突然之间无法明白自己受到了怎样的打击。当李云林和曹国成从废墟中脱身时,和大多数不幸的受难者一样,他们并不明白究竟为何会这样。几乎和所有人一样,他们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苦难和能够挽回的程度。
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到矿党委去报告这里的情况。十分钟后,当这两个汉子站到矿党委办公楼变成的瓦砾石块之上时,他们才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矿党委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整个开滦矿务局和唐山市本身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们碰到了第三个人,同样不知所措的崔志亮,唐山矿矿山的救护车司机,他开着车从矿区回到矿党委报信。
面对着眼前的一片废墟,三个人不知所措。这种巨大而突如其来的灾难已经超过了他们个人的理解,更别提他们个人的掌控能力。个人唯一可以倚赖的,或者可以从中获取安全感的,惟有组织。“上车!找电话”李玉林说。
可是到哪里找电话?电话打给谁?前一个问题或许还有答案,后一个问题则完全是茫然。
这时另外一位司机袁庆武也加入其中。这四个人于是开始了一场最惊心动魄的传递信息的旅程。这场旅程总让人想起波士顿银匠保罗·里维尔的骑马夜奔。他两个小时骑马夜行了13英里,把英国人进犯的消息传递给沿途的民兵。这样,当英国人开始向列克星顿进发时,他们发现自己面临着有组织的抵抗和猛烈的打击。这场冲突最终夸大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后来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美国独立战争”。和保罗·里维尔的骑马夜行一样,四个唐山人的驾车夜奔,也是一个小人物通过传递信息而影响历史的绝佳例子。只是,后一种,过于惨痛。
这辆红色的救护车像沿着道路迅速向前串的燃烧着的火焰一样前行,危急万分,但又无可奈何。车沿着道路狂奔,车上的人被他们目睹的景象震撼。他们经过了七个大的招待所,所有七个招待所全部被摧毁成一片灰土、瓦砾和砖石。人们不是被压倒在这片瓦砾砖石之下,就是在呻吟哭泣,幸存者则站在路边,不知所措。李玉林留心数了一下,站在路边的幸存者,只有几十个人。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