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32、殚精竭诚为中华 ——记国际主义记者汉斯·希伯
的经历,而是一个现代中国军事家为反对日本侵略、保卫祖国而进行斗争的经历。”他大声疾呼:“立即释放叶挺和停止对新四军和八路军的一切进攻,是继续抗日和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的首要条件。”

    不久,希伯听到新四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的消息,便与不久前来华的夫人秋迪女士一起,由上海乘船,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察。在苏北,他会见了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粟裕,考察了盐城、阜宁等新四军活动的地区。苏北抗日军民的抗战热忱,使他激动不已,他整天紧张地工作着,访问、出席集会、演说、整理材料、撰写文章。在苏北仅仅两个月,就赶写出了一部约8万字的书《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专题报道《重访新四军占领区》、《在日本战线后面的新四军》。他在这些文章中多次申明:敌后的抗战,对敌人来说是既摆脱不掉更消灭不了的。在新四军那里,看到了新中国的基本精神与初步规模。

    当时,山东抗日战场的形势还没有被世界各国所了解。为了向世界人民报道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英勇抗战的事迹,希伯在苏北的考察结束后,于1941年9月匆匆赶到山东滨海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驻地采访。

    艰苦抗战的山东军民,对国际友人希伯的来访给予了盛情的欢迎。9月25日《大众日报》以《德籍作家希伯到鲁南,各界筹备欢迎》为题发表了消息,指出,“在抗战后,外国记者来鲁南,还是以希伯先生为第一。”10月4日,山东的党政军民各界,召开盛大茶话会,欢迎这位心热意诚,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吃苦耐劳的国际友人。在欢迎会上,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等领导人同希伯亲切交谈,对他的山东之行表示热情欢迎和谢意。

    会上,希伯激动地说:“这一次到中国敌后方来,是我生平最好的一次旅行……一定要把亲身经历的一切事情,真实地报道给全世界的人们,特别是关心中国的新闻记者们。我要告诉他们,谁要想真正地了解今天的中国,真正地了解中国人民是怎样地英勇地和他们的敌人坚持搏斗,谁就一定要亲身到中国的敌后方来!”

    希伯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1941年11月初,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俊六坐镇临沂,纠集5万多名日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当时,领导上曾确定把希伯暂时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区去。但希伯恳切地说:“这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和战士们一起,并把这一斗争的神圣事迹报道给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

    为了赢得反“扫荡”的胜利,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机关决定从滨海区北上,跳出敌人的包围圈。11月6日深夜,希伯跟着一一五师出发了。一路上冒着寒风,过沂河、沭河,突破了敌人严密封锁的沂沭平原,于次日清晨到达了逶迤起伏的蒙山脚下。指战员们向希伯讲起昨夜在敌人缝隙中突围出来的一些情况,他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兴奋地说:“这一夜,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比起在西方参加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会,都更有意义,更值得留恋。”

    一一五师继续与日军周旋。连日的紧张行军,希伯一天天消瘦下来,一双碧蓝的眼睛充满了血丝。但他仍然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一有机会就拿起笔来,记下每一个难忘的时刻;每到宿营地,他的住处便立刻响起人们早已熟悉的打字机声。

    反“扫荡”战斗日益激烈。在这血与火的战斗中,希伯表现得更加坚强。他从一位握笔的战士,很快地成为一名能打仗的战士。11月29日,希伯随山东省“战工会”(战时工作委员会)转入沂南县西梭庄。30日清晨,在大青山与敌人遭遇。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将转移人员层层包围,密集的炮火一齐向我阵地倾泻,而转移人员只有一个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032、殚精竭诚为中华 ——记国际主义记者汉斯·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