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32、殚精竭诚为中华 ——记国际主义记者汉斯·希伯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爆发,触发了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狂涛怒涌。正在柏林工作的德国共产党员、世界知名记者、政论家汉斯·希伯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难以自持。他急匆匆地赶到家里,对妻子秋迪女士说,我所热爱的中国在英勇地战斗,我要回到我的第二故乡——中国,同4万万同胞一起并肩战斗,用我手中的笔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呼吁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秋迪女士深知汉斯·希伯一直在眷恋着中国,便娇嗔地一笑:“我知道留不住你,好吧,你先走,我随后就去……”

    于是,汉斯·希伯踏上了征程。这是汉斯·希伯第6次到中国来。

    这位1897年6月出生于克拉科夫的德国著名记者,从他的青年时代起就关注着中国的革命斗争。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他便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于1925年来到上海,以后又到广州,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在1925年至1927年汹涌澎湃的中国大革命中,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的工作,向世界揭露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阴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义愤填膺,公开声明:已经不能把国民党的观点和自己的信念统一起来了。于是辞退工作,不久回到欧洲。

    1928年2月,他在柏林以“亚细亚人”为笔名,用德文出版《从广州到上海》一书,倾注他对中国革命的热切关注。

    1931年,日寇侵略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后,希伯夜以继日地为英国《曼彻斯特导报》和美国《太平洋》、《亚细亚》等报刊撰稿,发表他关于远东中国问题的报道和论文。在那许多作品中,他以深远的目光,锐利的笔锋,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狂妄野心,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唤起人类的正义感,以图推进国际和平局面的早日实现。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希伯看到中国国内再次实现国共合作,结成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深受鼓舞。他作为一位忠诚的国际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急切要求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用自己手中的笔,讴歌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抗战的动人篇章。

    1938年,希伯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协助下,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见到了他所仰慕的毛泽东,参观了很多单位,访问了许多干部和群众。延安蓬勃的革命生机以及从领袖到群众坚定的抗战决心,使希伯深受感动。他在一篇文章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在这里我看不到任何悲观消极的情绪,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为夺取抗战胜利而紧张工作、战斗的景象。

    1939年初春,希伯来到新四军军部——皖南泾县云岭采访。在这里,他受到了周恩来和叶挺的热情接待。在向叶挺军长采访中,他了解到新四军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的动人情景,于是不顾连日劳累,夜以继日地为《美亚评论》撰写了《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系统地记述了新四军成长、发展的历史,高度赞扬“这支军队忠诚于抗日统一战线,具有老红军那种独有的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精神,老红军的丰富战斗经验和游击战术”,指出“新四军在日本占领区作战,使人民中的失望情绪得以克服。新四军尽力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使广大人民树立争取最后胜利,解放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1941年1月,蒋介石一手策划“皖南事变”,并对叶挺和新四军大肆进行攻击诬蔑。希伯对蒋介石的行径,极为愤慨。他为了向全世界揭露事变的真相,立即在《美亚评论》上发表了《叶挺将军传》。在这篇传记中,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概括了叶挺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指出叶挺将军的生活经历“完全不是一个中华民族自由事业和孙中山博士的三民主义的背叛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简介 >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目录 > 032、殚精竭诚为中华 ——记国际主义记者汉斯·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