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2、乌江咏叹调
众说:渡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大木船,二必须是大晴天,三要有熟悉乌江的好船夫。可是,目前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如果不迅速渡江,就有被迫与敌背水而战的危险。

    在这个紧急关头,中革军委命令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强渡乌江,二师由军委直接指挥,一师由林彪和聂荣臻率领,分别在江界、龙溪渡口突破。

    1935年1月3日拂晓,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赶到红二师红四团驻地江界渡口,告诉团长耿彪、政委杨成武说,后面尾追红军的薛岳纵队离这里不远了,并督促他们迅速完成渡江任务。随后,他还派来了一个工兵营,归红四团指挥,专门担任架桥任务。上午9时,部队已经绑扎了60多个竹筏。此外,头一天白天一次强渡,夜晚一次偷渡,只有三连连长毛振华率领四名战士乘一小竹筏登上对岸,隐蔽在江边的石崖下,等待攻击时机。强渡乌江开始,红四团在大渡口仍以小部队佯攻,真正的攻击目标却在上游500米处一个叫老虎洞的小渡口。3日清晨,经过挑选的十几名游水能手,赤膊短裤,冒着严寒乘竹筏开始强渡。他们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加上埋伏在对岸的毛连长等5人火力配合,抢渡成功。在抢占江北岸工事战斗中,多亏军团直属炮兵连连长赵章成这个神炮手。炮兵连从中央苏区出发时背的5发迫击炮弹,这一次就用了4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在敌群爆炸,顿时倒下一大片敌尸,其余的敌人号叫着向后溃逃。

    这时,工兵营用竹筏和门板架起浮桥,部队踏着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

    与此同时,红一师的一团在乌江下游龙溪的回龙坝渡口,在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指挥下强渡。杨得志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这次强渡乌江的情况。他和政委黎林一起到附近村庄调查,这里别说没有船,甚至连像样的木板也叫敌军搜走了。船渡、架桥都不可能。凫水渡,水深流急,汹涌的江水会把你吞没、冲走。下午,他们派到附近村庄的人也回来了,根本没有船只,船夫也都跑光了。这天又是狂风大雨,风声、浪声呼呼地号叫,雨也越下越大。杨得志和黎林苦苦思索,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急得在江边凹处来回踱着步子。这时骄横的敌人大概猜透了红军没有办法,又向对岸打起枪来。杨得志正想拿出望远镜看看对岸敌人的情况,忽然发现从江心漂过来一节竹子,随着水浪的冲击旋转着,尽管一个个浪头淹没了它,浪头一过,它又浮出水面。他看见忽起忽陷的竹子,忽然得到了启发。“老黎!”他用手指着竹子说:“看!有办法了!”他们一边抹着脸上的雨珠,一边跑向山后的村子。对大家一说,立刻从村子里弄来了许多竹子,大家七手八脚地你扎我捆,3个小时,便扎成了1丈多宽、2丈多长的竹排。这一来大家情绪都很高,战士们纷纷报名要划第一个竹排过江。

    竹排扎成了,但是能不能渡过江还没有把握,于是便从前卫营里挑了8位熟悉水性的战士,决定由他们先试渡。8个战士,每人都配足了武器、弹药,没有木桨,就用竹片代替。

    天黑了,这8个勇士跳上了竹排,对岸稀疏的枪声还在响着,竹排缓缓地离开了江边,冲过一个个险浪,突然,竹排在江中颠了两下,一个小山似的水浪向竹排猛扑过来,竹排上的人全被水吞没了。岸边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不一会,竹排又从水中冒了出来,上面还是8个人。“继续向前!”从江中传来了竹排上班长的声音,大家都为有这样勇敢的战士而自豪。

    忽然又听“啪”的一声,竹排撞在礁石上,大家又紧张起来。不过,毫无关系,竹排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前进。大约又过了几分钟,突然岸上的红军战士中有人“啊呀”一声,大家急忙往江心看去,隐隐约约地看到竹排在江心翻动了一阵,接着随汹涌的江水,迅速地冲向下游。几个黑点在浪里浮游一会,便被旋涡卷走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简介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目录 > 12、乌江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