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3、彝海结盟
    从会理到大渡河的直线距离,大约450公里,但是红军要走的是山路,有将近800公里。为了躲避国民党飞机的搜索,红军多数是夜间行军。

    5月16日,红军从会理出发,经过西昌,到达泸沽。由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小路从泸沽经冕宁到安顺场(红军北进的重要渡口);大路经越西到大树堡,这条路上敌人的守备力量较强。红军此时又开始了与敌军的赛跑,为了争取时间,军委决定主力部队走小路,另外派一支部队走大路牵制敌人。

    选择走小路,就意味着红军必须经过一个令人生畏的地区——大凉山彝族居住区。当时大凉山彝族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黑彝是特权阶层,白彝是普通百姓。早在2000多年前,彝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他们的外貌和汉族人有明显的区别,身材高大挺拔,皮肤颜色偏黑。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和语言。彝族人善于射箭打枪,体格彪悍,性格直率。他们大多数纯洁、真诚而朴实,勤劳且顽强,生活简朴,保持着民族的尊严。

    但是他们当时却被汉人统治者蔑称为“倮倮”,汉人统治者把彝人逼上山,彝人靠着近乎原始的畜牧、农业、采集、渔猎的方式生存。他们中的大部分,男人穷得只有一件破斗篷,女人只在下身围一块破布,小孩则什么也不穿。

    一些狡猾的汉族商人利用彝族人的善良淳朴,在双方商品买卖的时候进行欺诈。后来,当地军阀和国民党军阀又经常对他们“剿讨”和掠夺。——他们既害怕汉人,又仇视汉人。红军来到彝区之前,有一支军阀部队试图穿越彝人山区,为首的将领被彝人击毙,他的部下也全部被消灭。

    因此,红军想顺利通过彝族山区,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红军事先调查了彝族的风俗习惯,并且一路贴出布告,宣传红军平等的民族政策。这张布告是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一共26句话,每句话6个字,念起来很押韵,像一首诗: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传播,将此广播西蜀。

    据说,对于红军的战略转移,曾经先后有过“长途行军与战斗”、“西征大军”、“远征”等称呼,“长征”的说法,即来源于布告中的一句话“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红军还请到了一个通司(翻译),他是个长期在彝区做生意的商人,能帮助红军解决语言不通的麻烦。

    经过一些准备后,先遣队于5月22日的清晨进入彝民区,随先遣队一起行动的特别工作组由肖华率领。肖华不仅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不错的诗人,写过《长征组诗》,1976年周恩来弥留之际,曾要求听听他写的诗歌。

    大凉山海拔2000多米,一路上层峦叠嶂,山谷郁郁葱葱,地面上淤积着腐烂的树叶,厚达数寸。山区的气候变化多端,时而淫雨霏霏,时而雾气弥漫,让人感觉瘴气很重。相传,诸葛亮七擒彝族首领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

    当先遣队到了牯麻子村时,彝民们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几百彝人拿着棍棒、石块、长矛、弓箭和枪支,不许肖华的工作组前进。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简介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目录 > 23、彝海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