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刘绍棠成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
    本章一开始,就提及刘绍棠在一九五七年是“共和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的反党典型”的代表人物。

    在五十年代初,刘绍棠便以“神童作家”而闻名全国。和王蒙一样,刘绍棠是早熟的文学奇才:

    刘绍棠在一九三六年出生于河北通县儒林村。

    十三岁时刘绍棠就进入“儒林”——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第一篇作品。

    一九五三年发生奇迹——在这位十七岁的高中生的语文课本里,那课文竟是他的作品!因为他的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一九五二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之后,很快就被收入了高中语文课本。

    也就在这一年,刘绍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就在这一年,刘绍棠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

    毁随誉至。一九五七年,二十一岁的刘绍棠在“大风大浪”中沉没!

    据笔者“扫描”一九五七年的报刊,内中光是令人尊敬的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所写的批判刘绍棠的文章,就达四篇之多!

    这四篇是:

    《刘绍棠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意义》,《中国青年》一九五七年第九期;

    《关于写真实和独立思考》,《中国青年报》一九五七年八月十六日;

    《公式化、概念化如何避免?》,《文艺学习》第九期;

    《我们要把刘绍棠当作一面镜子》,《人民日报》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七日。

    另一位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所写的《勖勉青年作家》,也不指名批判了刘绍棠。

    最为令人震惊的是,周扬在那篇“宏文”《文艺界的一场大辩论》中,批判刘绍棠的篇幅,仅次于丁玲!

    刘绍棠曾这样回忆周扬最初对他评语“不知天高地厚”的来历:

    “不知天高地厚”,是五十年代周扬对我的评语。

    那时,我在团中央,一向童言无忌;到了文艺界,也就不知忌口。周扬是代表党主管文艺工作的最高领导人,在文艺界令人十分敬畏。我的放肆,给他留下不良印象。

    十八岁那年,一次座谈会前,周扬招手叫我走过去,问我是哪里人。我答是通县的。他便问我读过李卓吾的着作没有。

    明末大学者李卓吾,晚年流寓通州,遭谗被捕,狱中自杀,埋葬在通州北关外。我知道李卓吾其人其事,但并未读过他的着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便据实相告。

    “你这个通县人,怎么连李卓吾的着作也没有读过呢?”周扬陡地变脸,声严色厉喝道。

    周扬是周瑜的后代,也是美男子。发起脾气,亦如其先祖的玉面生威,盛气凌人。

    其实,不光是周扬称刘绍棠“不知天高地厚”,茅盾也是这么说:

    在《刘绍棠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文中,我说过:“刘绍棠的反党经过,正如丁、陈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丁玲、陈企霞、冯雪峰等,有其基本类似之处。”这就是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骄傲自满,对党闹独立,觉得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觉得党干涉了他们的自由,这样当然发展到反党)和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文艺思想。这篇文章写得早一点,现在看了更多的揭发刘绍棠的材料,我觉得刘绍棠还多一个特点,就是:无知(生活经验、文艺知识、一般文化知识都是很贫乏的)而又狂妄。“不知天高地厚”,这句话对他说是合适的。①

    茅盾称刘绍棠“堕落”了。茅盾写道:

    刘绍棠一方面无知得很,一方面狂妄得很。这种不老实,不踏实的作风,都不是一个青年作者所应有的。一个青年犯了这种毛病,一定要毁灭自己!开这样的批判会,是指出他的病根来,挽救他。

    刘绍棠的堕落过程,让我们注意到培养青年作家的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刘绍棠成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