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刘绍棠成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
些问题。②

    令人惊讶的是,在一九七九年,茅盾先生在出版论文集时,还把批判刘绍棠的两篇文章收入集子。就在集子出版之后不久,刘绍棠得以“改正”。茅盾先生托人向刘绍棠表示歉意。后来,在那本集子再印时,茅盾抽掉了那两篇批判刘绍棠的文章。

    刘绍棠的“不知天高地厚”,在于大鸣大放时,他竟敢提出对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修正”!

    从维熙当年也是青年作家,后来也被打成“右派”。他是这么回忆的:

    绍棠善饮,几杯热酒下肚之后,天之骄子的神态脱颖而出:“别的还有什么?我们都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青年作家,还能对党怀有二心?该说就说,该写就写。比如,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该提出修正意见。”①

    其实,刘绍棠所谓的对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修正”,无非是指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于已经过时的“策略性理论”(即某些具体做法),不应守旧地、片面地、机械地执行。

    刘绍棠把他的见解,写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五周年的文章中。

    这下子,刘绍棠闯了大祸。因为他确实“不知天高地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奉为中国的文艺方针,怎可进行“修改”?!

    连郭沫若都对刘绍棠动怒了。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郭沫若在北京首都剧场批判刘绍棠时,大声呵斥刘绍棠:

    “刘绍棠狂妄至极,把冯雪峰不敢说出和不敢写出的话,说了出来,写了出来!”

    郭沫若还引用民谚批判刘绍棠:“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庸人,四十岁的老而不死。”

    小小的二十一岁的青年作家刘绍棠,连遭周扬、郭沫若、茅盾、老舍这样四位“重量级”的文学主帅的批判,几乎被“踏平”了!

    小小的刘绍棠,也就被随意丑化。种种不实之词,朝他飞来。内中最为耸人听闻的是,所谓刘绍棠“要为三万元而奋斗”。这个谣言,就像关于丁玲的“一本书主义”一样,传遍了全国。

    三十二年之后,当事者从维熙的回忆,这才澄清了事实的真象:

    我愚笨而懦弱,尽管也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好一点,但总是不成功。我思想方法上至今仍有一条劣根,遇事过多地为对方着想。那天,在会上我这个毛病再次暴露。在一些文友发言批判之后,我游离开政治话题,给绍棠生活上提出揭发。我结结巴巴地说:“他在《田野落霞》这篇小说中,写党的干部风纪败坏。我曾问过他是否有这等事?他说在运河边上出现过大姑娘溺婴,是生活的真实。”我又说:“在北京的青年作家中,只有刘和我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有一次在闲谈中,我和他都深感一边写作,一边还要考虑饭碗,心神很不安定。刘说如果能有三万元的存款当后盾,利息够吃饭穿衣的,心就能踏实下来,有条件去长期深入生活了。不然,心里总有后顾之忧,影响写作的精雕细刻。”我还说:“有一次,刘患肠炎,考虑到可能是村里食物不洁造成的,便带了些馒头下乡。”会议主持人当即指出我只说芝麻,不说西瓜;只谈生活,不谈政治。我落了个态度恶劣,包庇右派分子刘绍棠。但是,没过几天,这些“芝麻”在报纸上都被放大成了“西瓜”。报导这个会议的记者,以《从神童作家到右派分子》为题,妙笔生花地裁取了所需,把绍棠谈及的有三万元存款就能安心生活、安心写作之说,耸人听闻地变成了“刘绍棠扬言要为三万元而奋斗”。把他患肠炎,带馒头下乡之事,写成了“下乡常常挎一篮馒头”,并说“他和从维熙等堕落到专门爱谈‘大姑娘在河边私生孩子’云云”。这篇文章,后来变成对青年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刘绍棠成为青年作家“堕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