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右派”甄别报告在一九六二年搁浅
    虽说“右派分子”沾了国庆十周年的光,虽说第一回按比例只摘掉十分之一的帽子,但是总算开始摘帽了。

    此后,用毛泽东的话来话,“阴摘一批,阳摘一批”,慢慢的,一批又一批总算摘去头上的帽子。

    到了一九六二年,由于“大跃进”受挫,中共中央于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七日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由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二月三日,朱德说:“这几年党的斗争扩大化了,吃了一些亏,这次会议,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上下通了气,我很满意。”

    八日,陈云说:“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不要估计低了。只要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我们共产党就将无敌于天下。”

    刘少奇则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的经验还很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么一来,中国的政治气氛转向宽松。

    三月六日,陈毅在广州的创作座谈会上,甚至说了这样的话:

    “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

    紧接着,四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指出:

    “凡是在‘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运动中批判和处分完全错了和基本错了的党员、干部,应当采取简便的办法,认真地、迅速地加以甄别平反。”

    一时间,“甄别”、“平反”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

    既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可以“脱帽”,而在“反右倾”等运动中批错了的也可以平反,自然也就令人联想到“反右派运动”。

    很多人向中共中央统战部反映,在“反右派运动”中,错划的“右派”甚多,也应予以甄别、平反。

    特别是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对于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给了中共中央统战领导以莫大的鼓舞。中共中央的指示,批判了统战工作中的“宁‘左’勿右”思想。批示指出:

    近几年来在一部分同志中有一种忽视统战工作的倾向,滋长了骄傲自满、宁“左”勿右的思想,这对于党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是十分不利的,必须坚决纠正。当前,为了保证顺利完成调整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必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发扬人民民主,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克服困难,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既然要批判在统战工作中的“宁‘左’勿右”思想,理所当然,已经到了可以提出对“右派分子”进行甄别、平反的时候了!

    顺便提一笔:就在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统战部报告的两天后——十六日,彭德怀发出给毛泽东的长信(即八万言书),申明他从未组织过什么“反党小集团”,要求“翻”那庐山之“案”。这表明政治气候确实正在“回暖”。

    于是,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等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由副部长平杰三主持,于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写出了《关于右派分子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

    这个报告指出:

    如果领导上认为需要和右派分子本人或家属申请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右派始末简介 >反右派始末目录 > “右派”甄别报告在一九六二年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