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2、徐光耀提供的材料
    对丁玲的历史问题审查结束后,复查工作重点转向查对“反党小集团”问题。

    11月17日下午,中宣部在中南海喜福堂召开会议,决定由刘白羽、杨雨民、张海组成三人小组,根据1955年中国作协党组向中央的报告和丁、陈的申诉,写出调查提纲,发出调查函,继续向作协党组扩大会的参加者、原文学讲习所的学员以及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三人小组的下面还有一个具体办事小组,组长是作协行政办公室主任丁宁,成员有《文艺报》的唐达成、作协党总支秘书林绍纲,以及中宣部的几位同志。陈企霞的问题共向63人作了调查,丁玲的问题共向70余人作了调查,一共取得了57人写的调查材料。丁宁说过:“那次复查,从领导到我们小组,都没有带什么框框,并不是先认为搞错了,因此必须给予翻案。当时非常强调不带框框,实事求是,经过调查,该定什么就定什么。”

    12月8日晚上,当时在总政文化部创作室工作的徐光耀,收到了一个奇特的大信封,信封上盖着十分显眼的“绝密”红色印戳,背后粘着三联单式收条。拆开信封,里面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的一封信,还附有三份打印好的文件,分别是丁玲写的《我的检讨》、《给中宣部党委的信·重大事实的辩正》、《辩正材料的补充》。

    中国作协党组的信中写着:“去年作协党组扩大会议所揭发的关于丁玲、陈企霞等进行反党小集团活动的问题及事实,经中宣部党委指示,目前正进行调查对证。关于丁玲同志的历史问题,现已审查清楚,除她过去所交待的问题外,没有发现新的问题。现有几个有关丁玲同志的问题,请你协助提供材料”。信里提出六个问题,要求徐光耀“务请于12月7日前以书面材料交给我们为感。”信的落款日期是11月30日。

    徐光耀是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的学员,入学前就出版过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入学后又踏实勤奋,所以丁玲对他很器重,在学习、生活和创作上都关怀有加,并找他到家里,陪同一些来访的外国客人吃过饭。1955年12月,在中宣部传达丁、陈问题大会上,徐光耀被迫作过违心的发言,但内心里一直同情丁玲的处境,关注着丁玲的命运。看过信,他得出的印象是:中国作协党组以“绝密”方式向一个党员调查材料,说明事关重大;信上屡称“丁玲同志”,且说历史问题没有新发现,看来“反党”定性或许有变;问题提得十分具体,说明“查对”工作认真仔细。他暗自高兴,用两天时间作了充分准备,然后在12月12日,给作协党组写了一封很长的回信,派一个共产党员直送作协党组,嘱咐他也要拿收条回来。

    对中国作协党组提出的几个问题,徐光耀在回信中这样回答:

    (一)关于“过去文研所学员中曾流传着‘文研所是丁玲创办的’说法”问题。

    说学员们“心目中只知有丁玲,不知有党”,完全不合乎事实。第一,丁玲在学员中确实有很高威望。第二,文研所的日常工作,很多丁玲插手并不多,大部分是田间、康濯等直接做的,支部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工作都进行得相当成功。第三,学员中一半以上是党员,大部分党龄很长,说这些人“不知有党”,太把我们的觉悟水平低估了。第四,文研所的教学方针、计划、人员组成等重大事项,我们都听说过是经中宣部讨论研究后批准的,不曾感到过丁玲想把党的影响掩盖起来。

    丁玲在学员中的影响,我认为是很大的,她差不多获得了普遍的爱戴。人们对她的印象主要是,她很了解创作,很能知道人,对青年很热情,也很关心。她曾多次为解放区文艺——工农兵文艺做过辩护,特别在它们遭到攻击的时候。

    (二)关于“一本书主义”和提倡骄傲等问题。

    1、丁玲是再三再四反对过骄傲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简介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目录 > 12、徐光耀提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