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2、徐光耀提供的材料
开学之初,她就批评过一些学员看不起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倾向。后来,又有人看不起解放区的作品,不看新出版的文章,她都联系着骄傲,进行过批评。在文研所末期,她曾两次严厉批评过我的骄傲,这是造成我曾在一个时期内怕看见她的原因。反对骄傲,提倡虚心学习,是她给我的突出印象之一。

    2、“一本书主义”这个词戴在丁玲头上,我认为不妥当。她说过这样一类话:写一本书出来,应该让读者长久不忘,要有作者自己的心血、发现在里面,要有站得起来的人物等等。我以为她是在提倡注意质量,反对粗制滥造。来信中提到她向我说过“要写出一本作品来才行”的话,可能指的是这件事实:丁玲和曹禺预备去苏联参加对果戈理的纪念,动身前一天,叫我去帮她买些礼品,她在家里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出国,出风头,并不是什么大荣耀,那是赶对劲儿,人家让你去的。其实,作家出国,只有几个作家注意;学生出国,也只有几个学生注意,别人是并不注意的。所以说,真正的为人民所景仰,永远记在心上,还是得有几本作品留给人民,留给后人。”这段话是我自苏联回来三个月时对我说的,我以为她是在暗示我,出国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值得骄傲。

    3、1950年11月9号文研所开全体会,宣布1951年第一季学习计划,丁玲讲过一段话:“我们总觉得中国作品太少,但真的少吗?文艺杂志有几十种,没有人能全部看得过来。然而,没有像这样的作品,像我们读了《水浒》,就想去跟人说李逵怎样,武松怎样;看了,大家就吵架,你爱黛玉了,我爱湘云了。可看了我们的作品呢,常常说,生活丰富,语言很好,但不久,便忘记了。前几天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演,吹牛说:《平原烈火》比起《日日夜夜》来只差了一点点,那就是人物,周铁汉还有点概念化。我们说作品少,主要是人物概念。然而,我们每人都想出几本好书,可是这是不能着急的,你们都还十分年轻,哪有这样快呢?”如果把“《平原烈火》比《日日夜夜》只差了一点点”这句话单摘出来是有问题,但上下联系起来看,说她是在鼓励我骄傲便显得牵强了。

    (三)我没有觉得丁玲在文研所宣传培养过个人崇拜。我是对她崇拜过的,但这并非由于她的培养,问题在我自己。我曾崇拜过很多人,连长、团长、兵团司令,一直到我们党的很多领袖,我都崇拜过,但同样不能说是他们培养了我的个人崇拜。

    (四)文研所“在丁玲把持下,不要党的领导,党和革命的空气进不去”的感觉,我没有。康濯、田间等同志都做了很多工作,那时我倒觉得丁玲对文研所干涉得太少,常常盼望她多到所内做些工作。

    (五)丁玲给我的不好的影响有:(1)她捧过《平原烈火》;(2)她偏爱过我(让我给她买出国礼品,让我到她家陪爱伦堡、聂鲁达、刘芭等人吃饭等)。这些会促使我骄傲。但在我心中更多响着的,是她那“不要骄傲,不要骄傲”的话。

    最后,徐光耀又谈了自丁、陈事件以来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丁玲假如没有其他政治问题,只有思想和作风等方面的错误,则仍不失为我党优秀的作家,请求党能尽力挽救她;在开展思想斗争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压力,许多年轻、幼稚、缺乏斗争经验的同志,在这种气氛下常会说出一些不够认真的话,这很可能助长问题的更复杂、更混乱;即使丁玲很多地方都错了,单就她对培养青年作家的热情和努力来说,也值得党的作家和前辈们学习;对文研所创办几年来的功和过,应该有个恰当估价。

    在第二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徐光耀难逃厄运,罪状之一,便是这一封“性质很严重”的信。

    李之琏说:调查核实的结果是,作协党组报告中所揭发的丁玲反党事实,主要问题都不相符,绝大部分属子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简介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目录 > 12、徐光耀提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