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殊:残阳酒醒,一棹天涯
他到处云游,头上戴着一个草帽,翻过来就是钱罐,向来往行人化缘。
乌鸦在寻找栖处,人也在寻找。“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我们在夜晚目光总会被温暖的家园吸引,只见一家小院,院门深闭,一架秋千静静地悬于粉红的桃花之下。他突然来了精神,呀,那里是谁的家呢?
不能吃肉,与和尚有什么区别?那个家,差点要了他的命,更是不愿再回去。就索性便出家了吧。人已经在了佛家,心却觉得空落落的,尘世的一切于他,仍是恋恋不舍。他依然爱酒,热爱年轻美丽的姑娘,经常去找姑娘喝酒,唱歌。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一阵春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风过处芳香柔和。先触觉,再嗅觉,后视觉。雨寒风轻,风中含香,如美人的玉手般香软。循香望去,但见两岸开满了洁白如雪的梨花,那香软的气息正是春风携梨花香气而来,无花不成春,原来春在梨花,真是让人春心荡漾。这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唐宋词中,要么伤春,要么惜春,就是没有人真正享受过当下。这样的美,为什么是不及早欣赏,反而为它的短暂而唏嘘不已?
那日,她异常温柔,端给他一碗肉羹,他小口地嗫着,突觉腹痛难忍,倒在地上,哀叫不止。倒地的那一刻,他看见妻子嘴角牵扯出的恨意,什么都明白了。
“一日,与数客过之,崇宁中,忽上堂辞众。是夕,闭方太门自缢死。及火化,舍利五色不可胜计。”关于仲殊的死,记录得很清楚。死后有舍利,不可胜计,在佛家看来,这是高僧大德多年修练而成。
“行人一棹天涯。”在风暖花香的春天里,词人泛舟江上,正在远行,风顺舟轻,又是顺流而下,船行得也轻快无比。他一边在船上欣赏沿岸春色,一边将酒葫芦对着嘴狂吹,直至喝得酩酊大醉,在酥软香风的抚摸下,沉沉睡去。
苏轼见了,说:“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这和尚就是仲殊,从此,苏轼便将他引为知己,来往密切。
据说,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便有了秋千,猴子们常手执藤蔓从一棵树上荡到另一棵树上,或者从这一岸荡到那一岸,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类自然也学会了这一手。在汉代,秋千叫“千秋”,大概最初属于杂耍之类的表演,是贵族的生日会上必备节目之一,后来,在民间流行开来。还有一种浪漫的说法:从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爱上一位草根帅哥。老国王极力反对,便把公主锁在深宫里。看着高高的宫墙,小公主心生一计,她在靠近宫墙的树上,用彩绸扎一个“U”形结,然后登上彩绸,用力摆荡,跃出宫墙,和心上人一起私奔了。从此,象征自由和爱情的秋千便诞生了。
他再次出家,发誓一生不惹红尘。从此,多情公子变作痴情僧,哪怕是出入粉巷酒肆,亦是心在酒,不在色。成熟、风情的弹筝女子百助枫子爱上了他,两人曾同榻而眠,却一夜相安无事。
在历代诗词中,随处可见女子花丛中荡起秋千的动人身影。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欧阳修《渔家傲》词:“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与这句“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有相似之处。
等他酒醒,已经斜阳西坠,暮鸦乱飞。乌鸦总是在傍晚成群结队的寻找栖息之处,黑色点点,缀于霞光之中,却是一番动人景致,可惜现代人无由得见。
一个人受了什么劫,情场逃逸也好,官场失意也罢,好像一出家,便什么都解脱了,从此,清风明月,看尽人世沧桑。仿佛只要穿上袈裟,便能救我们于情海欲海。那么,是什么因缘让这个凡心不死的花和尚遁入空门的呢?
禅师也不好再生气,苏轼是大人物,佛家人太多计较反而是自己不是